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7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林业   1513篇
农学   606篇
基础科学   938篇
  3634篇
综合类   2891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1144篇
畜牧兽医   1299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33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795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研究了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2种方式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玉米各器官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平均提高了2.15倍,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1.4%,单株碳储量提高了2.56倍;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0~30 cm各土层有机碳储量,对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明显,其碳含量较传统耕作提高近1倍;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碳储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地上碳库、根系碳库、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储量分别达到了1 431.62 kg/hm2、364.79 kg/hm2、27 667 kg/hm2、29 463.66 kg/hm2,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63.6%、228.6%、62.7%、68.3%。  相似文献   
992.
Insects respond to changes in microhabitat caused by canopy disturbance, and thus can be used to examine 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harvesting. Single-tree selection harvesting is the most common silvicultural system used to emulate local small-scale natural disturbance and maintain uneven-aged forest structure in temperate forests. Here, we test for differences in richness,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hymenopteran and saproxylic insect assemblages at four different taxon levels (selected insect orders; and all hymenopteran families, and braconid subfamilies and morphospecies) between the canopy and understory of unharvested and single-tree selection harvested sites in a northern temperate forest from central Canada. Harvesting had no effect on insect assemblage richness, composition or abundance at the three highest taxon levels (order, family and subfamily). Similarly, richness and abundance at the lowest-taxon level (braconid morphospecies) were similar, although composition differed slightly between unharvested and harvested stands. Insect assemblages were vertically stratified, with generally higher abundance (for Diptera, Hymenoptera, some hymenopteran families and braconid subfamilies) and richness (for braconid morphospecies) in the understory than the canopy. In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f the braconid morphospecies assemblage showed relatively low similarity between the understory and canopy. Single-tree selection harvesting appears to influ-ence wood-associated insect taxa only subtly through small changes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t the lowest taxon level, and thus is recommended as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for managing these northern temperate forests.  相似文献   
993.
在明确水土保持林定义及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林密度对林分成活率、郁闭度、高生长、直径、单株材积、干材产量、生物量、干材质量、根系等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林分密度控制的测算方法。针对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山西省要利用密度调控实现经营目标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4.
首先阐述生态建筑学的产生及生态建筑的概念,并从建筑环境的规划、建筑形态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资源利用以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分别论述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体现。  相似文献   
995.
实现大规模集中供热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设科学完善的集中供热系统,不仅是当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为城市发展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北方草原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畜平衡是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家畜高效生产的前提,草畜平衡评估技术是实现草原保护,提高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以代谢能为指标的草畜平衡评价方法,2008年冬以甘肃肃南草原和典型牧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了草畜平衡现状,应用研究试验,验证了实现草畜平衡的优化途径和对策。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6月-10月)家畜获得的代谢能高于家畜的维持需要,因此,家畜体重增加,生长速度最快;在枯草期(11月-次年5月)代谢能摄入量低于维持需要量,家畜掉膘,体重下降,夏草场的载畜量最大。冬季暖棚舍饲养殖能够降低家畜的代谢能需要,有助于实现草畜平衡。与对照组相比,暖棚养殖绵羊平均产毛量显著提高(P<0.05),提高了0.73kg/只,冷季体重损失减少14.9%,纯收入增加126.25元/只。产羔时间对草畜平衡具显著的影响,适当推迟产羔时间能够有效的改善草畜平衡状况。分别测定了4月和5月所产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母羊体况,5月羔羊平均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显著高于4月份羔羊(P<0.05),但由于生长期短,5月羔羊出栏重较4月低4~5kg。草畜代谢能平衡是分析研究草畜平衡的科学、合理和准确的方法和技术,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适用性强,有利于草原管理,所提出的改善草畜平衡的途径和策略可 行性高。  相似文献   
997.
7种多年生禾草作为能源植物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对照,对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芒(Miscanthus sinensis)、芦竹(Arundo donax)、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叶芒(M.sinensis ‘Zebrinus’)以及甜茅(Glyceria maxima)7种高大禾草的表型特性及生物质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和荻的干物质年产量、燃烧值、折合标准煤均是所有材料中最高的,而灰分是所有材料中最低的,其干物质年产量分别达到了32.11、29.96 t·hm-2,燃烧值分别为17.692、18.202 MJ·kg-1,折合标准煤分别为19.42、18.64 t·hm-2,而灰分分别为29.7、23.8 g·kg-1,所有测定的指标中除燃烧值、含水量以及半纤维素含量外,其他指标与柳枝稷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原产中国的芒属植物是较柳枝稷更适合我国的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灰分与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燃烧值呈线性回归关系,灰分越少则燃烧值越高。将生物质产量、灰分及热值结合分析是筛选合适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科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8.
乌鲁木齐河水源林地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在边界划定、主导因素结构、格局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乌鲁木齐河水源林地区划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5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针对每个功能区和功能亚区,从保护水源林地和生态农林产业开发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育措施,可以为管理部门有效地开发和保护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开展生态农业生产与林牧业管理、合理地开发生态旅游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汶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恢复问题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对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基础上,总结了震后3年来在森林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灾后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调查得知:吴岭鹭鸟自然保护区湿地有维管植物47种,分属19科45属;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个湿地植被型组,3个湿地植被型,5个群系;脊椎动物102种,隶属5纲19目37科;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等级均为Ⅲ类;湿地综合受威胁等级为轻度威胁。笔者同时指出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吴岭鹭鸟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