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39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254篇
  104篇
综合类   35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51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本文将球磨机齿轮传动的设计变量处理成随机变量,将可靠度做为设计变量的约束条件,建立了球磨机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以齿轮传动的体积最小为目标圆柱齿轮传动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模型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72.
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削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已成为世界渔业管理面临的一大任务大陆0年代以后我国的海洋捕捞强度迅速增长,主要是:捕捞效率高的渔具渔法迅速增长,海洋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膨胀,渔民数量迅速上升,为控制捕捞强度,我国逐步采用了一些渔业管理措施,然而效果不明显,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1、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局限性;2、渔区产业结构单一;3、大量“非渔业劳动力”入渔;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2、严格执行国家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指标。3、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赎买计划;4、加快实施捕捞限额制度;5、发展渔民组织。  相似文献   
73.
根据2000年5-7月北太平洋鱿钓探捕调查所收集的海水盐度、温度及渔获量等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表层盐度、不同水层水温的分布特征及鱿钓渔场的形成.利用聚类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表层盐度及不同水层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鱿钓渔场形成于表层低盐水舌和100m层水温暖水舌的交汇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100m层水温相关性最好,但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对鱿钓渔场的确定仍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4.
由于游钓船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为了确保游钓船的作业安全,采用SESAM系统的PatranPre模块对游钓船进行水动力建模,并在HydroD模块中进行了运动与波浪载荷响应计算,对其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不显著。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2.4%、19.1%和13.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统计也显示,日捕捞量表现出上、下弦月较低、新月或满月前后较高的半月周期波动。鳗苗捕获的最低水温为6.3℃,而10~15℃为适宜捕捞水温。高潮期和低潮期分别占总捕捞量的76.8%和23.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在借助潮汐流而快速溯河的过程中,部分在口门水域即被捕获,部分滞留在了长江河口段,而影响鳗苗溯河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潮汐和水温。  相似文献   
76.
77.
Heterogeneity in human responses and decision‐making can contribute to the resilience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the face of environment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essures. In fishery systems worldwide, the ability of harvesters to maintain a diverse portfolio of fishing strategies is important for building adaptive capacity. We used a case‐study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complexity of factors that inhibit or promote diversification in fisheries of Alaska, one of the major fishing regions of the worl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harvest records and literature review, we explored shifts in participation and portfolio diversity in Alaskan fisheries over three decades. The four case‐studies examined the responses of fishers, fleets and communities to multiple, intersecting pressures, including biological declines, market and price dynamics, fishery privatization and the 1989 Exxon Valdez oil spill. These cases illustrate how stressors acting at multiple scales can encourage or constrain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ification, and that these opportunities may be spread inequitably across participants. Overall, we found evidence for reduced participation and increasing specialization in Alaskan commercial fisheries. While numerous factors explain these trends, policies like individual quota systems and the increasing cost of entry into fisheries are forcing consolidation at local to regional scales. A portfolio approach to managing fisheries that reduces barriers to diversification and includes broad representation of resource users and communities in management may help to maintain opportunity and choice for fishers.  相似文献   
78.
海南“石斑鱼苗网”渔具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波  卢伙胜 《海洋渔业》2006,28(4):346-349
对在2004年7~8月间南海区小型海洋渔具渔法调查中发现的“石斑鱼苗网”的渔具结构、属性、性能和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石斑鱼苗网”属于敷网类,网团型,延绳式。对石斑鱼苗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其实施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9.
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是开展渔业资源状况评价、物种保护和管理等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当调查方式发生变化时,维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原位试验获取不同调查方式的捕捞效率校正因子(fishing power correction,FPC)成为资源状况评价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通过平行拖网对比试验分析了科学调查船“中渔科211”(试验船)和生产性渔船“浙嵊渔10201-10243”(标准船)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对不同种类或类群的渔获率差异。结果表明,标准船和试验船平均渔获率分别为(47.27~1836.72)kg/nmile2和(12.28~311.85)kg/nmile2。标准船主要种类为小黄鱼(),渔获率范围分别为(1.17~1113.26)kg/nmile2和(0~565.39)kg/nmile2;试验船主要种类为鳀(),渔获率范围分别为(0~277.59)kg/nmile2和(0~125.24)kg/nmile2。2种调查方式对不同种类/组的渔获率随深度变化趋势出现分化,其中总渔获率、鱼类、银鲳(Apogonichthys lineatus)、绿鳍鱼()8个种类/组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甲壳类、细点圆趾蟹(Erisphex pottii)5个种类/组变化趋势相反;头足类、小黄鱼、龙头鱼在各深度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这种变化与网口垂直扩张和所在水层位置有关。均值比和Kappenman方法估计的总渔获率FPC分别为0.35(95%置信区间为0.24~0.61)和0.43(95%置信区间为0.27~0.70),各种类渔获率均值比结果显示,FPC变化范围在0.03~2.61,其中总渔获率、鱼类、头足类、小黄鱼和绿鳍鱼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对上述种类的资源丰度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进行数据校正。标准船以近底层种类为调查对象,尤其在捕获经济种类方面表现出优良性能,但对完整生态系统代表性较弱。试验船适合浅水区调查,在深水区由于网口垂直扩张不足,且网位存在上浮现象,难以反映近底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