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187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36篇
  342篇
综合类   801篇
农作物   194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273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25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相似文献   
992.
黑土滩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群及牧草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恢复演替阶段黑土滩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功能群及牧草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数与演替梯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y=5.594x+0.643,(R2=0.8811);Shannon指数与演替梯度间呈非线性单峰曲线关系:y=-0.0528x2+0.6584x+0.3874(R2=0.7531);生物量与演替梯度间亦呈单峰曲线关系:y=-8.7647x2+86.696x+67.14(R2=0.6164)。一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莎草类及杂类草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莎草类植物增幅不大,而杂类草植物则急剧增加。牧草品质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劣等牧草生物量在群落中呈下降趋势;中等和优等牧草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幅度较大的增加趋势;而良等牧草生物量的变化则与之不同,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演替的4-5年间。随着黑土滩的恢复演替,植物群落结构、功能群类型及草地生产性能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993.
辽阳地区不同杨树品种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阳灯塔市19个杨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部位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3930、中林46、盖杨净光合速率较高,天演、107、9317、辽河杨净光合速率较低,其余品种处于中间水平。9318、中林46、108呼吸速率较低,辽育1号、欧黑12、107、辽河杨、盖杨、中绥12较高,其余品种差别不大,并处在中间水平。辽育2号同枝不同部位功能叶片光合速率表现出由枝梢顶部向基部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不同方向功能叶片光合速率中,南部叶片最高,总体顺序为南>东>西>北。  相似文献   
994.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技术。介绍了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基因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并对转座子标签技术在水稻基因克隆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995.
996.
The paper intends to go theoretically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the preparation of Mo 2C film by using MOCVD.It has proved,by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in the process of the preparation of Mo 2C,that the two-step mechanism which Mo(CO) 6 should follow:firstly,Mo(CO) 6 is absorbed by the fundamental bottom and does a phase change;and secondly,it is decomposed.the process of decomposition of Mo(CO) 6 is a sequential one,which is finally carbonized into Mo 2C film from Mo.By applying Gibbs functional smallness principle to the calculation of Gibbs function of chemistry reaction in MOCVD when it deposits Mo 2C film,the best temperature of preparing film is probed.  相似文献   
997.
新型马铃薯挖掘机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论述了4SW系列马铃薯挖掘机的研制与开发过程、主要部件的设计及参数的选择;文中所述的机型经过试验,生产考核证明所选参数及计算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的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从100.0~110.9μg g-1降低至81.3~94.5μg g-1。臭氧浓度升高下BIOLOG平均吸光值(AWCD)有低于对照的趋势。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50%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优势度及均一度无显著影响。2010年碳源底物利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底物的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本研究揭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产生积累效应,并通过微生物碳源底物有效性的改变最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9.
布设国土生态屏障是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分析工具,将其划分为5个限制级,并对该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限制性高值区集中在五条低山,低山之间的限制程度降低。整体看来,西北地区限制性高,向东南逐渐降低。构建了永川区生态屏障网络体系:主体由东北-西南走向的数列山地与山间、丘间的密集水网构成。南端则以长江干流为依托,构成水体生态屏障。最后以参评因子的空间态势为依据,将永川划分为2级6个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生态屏障建设提出具体布设方案,为中小尺度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000.
异色瓢虫对莲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异色瓢虫对莲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异色瓢虫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其干扰反应模型为:E=0.36P-1.3112(3龄幼虫)、E=0.522 4P-1.909 6(4龄幼虫)和E=0.384 5P-1.856 3(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