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4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林业   654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484篇
  620篇
综合类   2307篇
农作物   49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26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覆膜、沟垄作对旱作农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叠加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种植中覆膜、沟垄作的增产作用和水分利用特征, 布设大田定位试验, 包括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半覆膜平作和不覆膜平作4个处理。结果发现, 连续3个平水年中, 全膜沟垄作集成了全覆膜与沟垄作的优点, 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 较半膜平作分别增产2282.9、2460.2和2765.5 kg hm-2, 增产率为32.3%、49.8%和46.5%。其中, 全覆膜的贡献分别为59.3%、90.3%和20.9%, 沟垄作的贡献分别为40.7%、9.7%和79.1%。叠加效应中全覆膜与沟垄作对产量的贡献呈此消彼长态势, 连作前两年, 全覆膜的作用大于沟垄作, 连作第3年, 沟垄作的作用大于全覆膜。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全膜沟垄作较半膜平作的增幅为10.6%~25.2%。在同等降水条件下, 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处理播前土壤贮水量较不覆膜平作增幅分别达6.3%~15.1%和3.5%~11.5%。收获期土壤贮水量明显低于不覆膜平作, 降幅达6.0%~12.9%和4.7%~7.5%。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 土壤贮水量呈递减趋势, 连作第2、第3年收获期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较连作开始土壤贮水量分别降低37.1%、44.0%和35.5%、40.9%, 连作第2年全覆膜沟垄作在50~200 cm出现干燥化现象, 第3年各处理30~200 cm土层均出现干燥化现象。综上所述, 全覆膜沟垄作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 但其较高的产量以高耗水为代价, 在连续低降水条件下, 3年玉米连作会导致土壤干燥化, 存在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2.
兰州南北两山集雨绿化生态水文变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南北两山集雨绿化无灌溉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定位监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拧条和柽柳土壤水分的土层分配、利用和水量平衡模式的变化,讨论了集雨区的植被盖度和结皮的发育成因和影响,以及拧条和柽柳在不同集雨面积的蒸散发量。得出在兰州南北两山集雨绿化可以推广乔木柽柳,其生态系统和生态水文过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3.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适量化调和超量化调方式,每个化调下设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化学调节剂(DPC)对不同密度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两种化调量下均表现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叶倾角(MFA)变大,株型变紧凑;但密度过大,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R)小,造成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CAP)较快...  相似文献   
84.
为探索郴州烟区栽培措施对烤烟新品系‘HN214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开展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留叶数互作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方面看,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节距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茎围、腰叶长、腰叶宽、叶面积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各项农艺性状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留叶数是影响株高、茎围、节距、腰叶长的关键因子。从产量方面看,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随留叶数的增加先减少再增加。综上,推荐的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种植密度55 cm×120 cm、施氮量150 kg/hm2、留叶数18片/株。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在浙北和浙南分别建立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土壤系列,采集不同围垦利用时间的表层土壤混合样和剖面分层土样,分析土壤基本性状和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土壤中铜、锌含量呈现增加,而铁、锰、硼、钼含量呈现下降;有效态铜、锌、铁、锰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而有效态硼、钼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围垦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上下层土壤之间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土壤剖面由上至下铜、锌和钼含量呈现下降,而铁、锰和硼呈现出向中下层增加的变化。围垦利用时间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主要是土壤基本性状发生变化、长期种植水稻发生淋溶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播种器容易伤芽、没有除杂环节、整机操作劳动强度大等不足之处,研制了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介绍了该流水线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设计的播种器由勺式槽轮将种子从种箱中播出,落于筛分板上,经振动筛分、除杂后进入到与其安装为一体的V形槽板上,沿V形槽板有序排队,最后经出口播出.设计的双层秧盘供送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供送装置实现了依次定位输送秧盘.整个流水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播种精度好、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87.
振动气吸式精密播种装置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振动气吸式精播装置是利用振动气吸工作原理实现精量播种的关键设备。散粒体动力学理论表明:为使物料运动更均匀、稳定,必须减少散粒体的内摩擦系数,增加其流动性。特定物料的内摩擦系数是常数,要想在不改变其物态的情况下改变其内摩擦系数是不可能的。为此,采用电磁振动方式来改善种子的流动性,使种子产生"沸腾"运动;同时,研究了电磁振动台的幅频特性,由此可以确定振动台的工作范围,对精播机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其栽植环节生产技术复杂、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和劳动强度大等原因,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研究和加快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水稻机械种植方式大体可分为机插秧、机直播和机浅栽(机抛秧或机摆秧)3大类,机插秧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各种机械种植方式和机具推广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经过初步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区域性差异、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机具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推广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0.
武威市石羊河流域种植结构调整与节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属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水资源实际和供水情况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存在总种植面积大、水资源严重超栽、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不合理、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种植结构调整要围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定灌溉规模,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思路.节水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变革耕作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水价杠杆,激励结构调整,依法治水,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