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5篇
  5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用8个品种(系)作轮回亲本,分别与太谷核不育(Ta_1)杂交,并各自与后代中的不育株连续回交至8代,然后分别用其中的可育株与宁82109进行正反交,得到8对同核异质的材料。采用三重复随机区组播于田间,并对19个性状进行研究。方差分析和细胞质分化指数分析细胞质效应的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细胞质在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2.
在隔离区用药物诱导显性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隔离区,以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为供试亲本,用炔诺酮,甲地孕酮,乙烯雌酚,马来酰肼(MH)等化学药剂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诱导结实率高于矮败小麦。炔诺酮,甲地孕酮和乙烯雌酚的诱导结实率均超过马来酰肼。小穗剪颖后用药剂处理和药剂处理后穗子套袋均能提高诱导结实率。用药剂处理时间以晚上19时后效果最佳。不同供试亲本对喷药次数的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3.
三种内源酸性植物激素与农垦58S育性转换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144.
对来自全国各地区的6个籼型 PGMRs 和10个粳型 PGMRs 在北京地区的育性观察发现:自然条件下籼型 PGMRs 和粳型 PGMRs 育性表现没有类型间的差异,在短日照处理的条件下,粳型 PGMRs 一般育性较好,而籼型 PGMRs 一般育性较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多数 PGMRs,只能满足不育的要求,而不具可育的条件;少数 PGMRs 在该地区似乎具有不明显的育性转换期;个别 PGMRs 没有稳定的不育或低育时期。根据各材料各播期的花粉育性及结实率,16个供试材料从应用的角度可分为南繁北制型、准标准型和非利用型3类。  相似文献   
145.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绿素突变体的诱变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用^60Coγ射线辐照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177S,获得了一批常见的叶绿素突变体。M2代按苗计,叶绿素总突变频率为0.262%,其中只有4.50%可以存活并遗传,从中筛选出33个综合性优良的灿型温敏核不育叶绿素突变系。经鉴定,这些叶绿素突变受基因控制,比较稳定,有的只在苗期表达并逐渐转为正常,有的则在全生育期表达。  相似文献   
146.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选用5种不同来源的6个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与6个早、中籼及广亲和品种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36个组台,此较分析了6个不育系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及生育期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台 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F1优势表现。 结果表明,不育系之间的一般配台力差异很大,且与所配对应组合的F1竞争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不 育系的一般配合力高,其 所配组合的优势也强。 一般配合力较差的不育系所配组合即使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难有实际应用价值。3130S和衡农S-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作者认为不育系的配合力与其亲缘有关,采用粳籼交或栽野交可能是选育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7.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48.
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换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分期播种,孕穗、抽穗期和结实率的调查,研究了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与播期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不育率由97.14%降到35.94%,不育率与减数分裂期──孕穗前5日的平均最低温度(T_(min))和平均温度(T)呈极显著负相关,γTmin=-0.818,γT=-0.622。C49S育性转换主要受制于T_(min),T起一定调节作用。在T_(min)<7.7℃,T<10℃条件下,C49S高度不育,结实率在4%以下;在Tmin>11.5℃条件下,C49S育性恢复正常,结实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49.
IAA和GA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其不育材料和可育材料花药的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叶片中内源激素GA和IAA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A和IAA在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花药不同发育时期和叶片中都存在明显差异。除四分体时期外,不育材料的造胞时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IAA含量显著高于可育材料,GA在花药发育的造胞时期、四分体时期、成熟花粉粒时期均显著高于可育材料;不育材料叶片中的IAA和GA含量也显著高于可育材料。研究结果对揭示内源激素在雄性败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系统介绍了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的内容和意义,认为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诱导,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存在。讨论了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光照长度、光照强度及曙暮光影响、光期暗期与光质的影响,分析了温度的作用、温度影响的敏感期与温度分解因子的影响;并对现有不育系的生态类型和适应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