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246篇
  171篇
综合类   548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Summary Male meiosis of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 between Allium roylei and A. cepa is undisturbed relative to its parents. Based on meiotic data, A. roylei is concluded to be a closer relative of A. cepa than A. fistulosum. Segregation ratios for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among BC1 and F2 progenies from the F1 between A. roylei and A. cepa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two dominantly inherited, weakly linked nuclear resistance genes, Pd 1 and Pd 2, in A. roylei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0.32±0.03). Presumably Pd 1 and Pd 2are the first genes described in Allium residing in one linkage group. The prospects of exploiting A. roylei in onion breeding seem very promising.  相似文献   
72.
73.
Summary The production, vigour, and fertility of F1 hybrids between nine African species of the genus Cucumis L. were studied as a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pecies. Hybrid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29 out of the 72 possible cross combinations. Two F1 hybrids died as seedlings, and 27 hybrids were raised to maturity. Pollen production and stainability varied greatly amongst these hybrids, as did fruit and seed set following self pollination and backcrossing with either parental species. The fruit shape of the hybrids was alway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at of both parental species.Two species appear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C. prophetarum L. and C. anguria var. longipes A. Meeuse. Most other species produced highly to moderately fertile F1 hybrids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species. C. metuliferus Naud. produced only sterile hybrids with C. zeyheri Sond. 2x. The results sustain the recent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us (Jeffrey, 1980).  相似文献   
74.
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监测评价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意义重大,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评价,是确保退耕还林还草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措施。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监测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构建了退耕还林还草监测评价过程的行为—反应滚动模型,对退耕监测评价执行系统、指标体系及技术体系的构建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安全性能的关键,是实现工程施工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特别是业主方由于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总集成者,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业主方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6.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陕西渭北旱原区,通过田间试验对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增产效果和投入产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原区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栽培,垄覆膜沟覆秸秆更为突出。垄覆膜沟覆秸秆栽培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到11.59 kg·mm-1·hm-2,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达到37.21%~39.85%,单位耗水量增产达到58.68%~66.25%,产投比为1.34∶1,均高于其它覆盖栽培模式。垄覆膜沟覆秸秆模式栽培技术是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7.
机械化播种作业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纯作业时间利用率是衡量播种机组作业效率的重要指标。该研究依据农业机组运行机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季节时间利用率概念,确定了播种机组的作业时间构成,建立了播种机组纯作业时间、转弯时间、加种肥时间的计算模型和3种加肥方式下的播种机组纯作业时间利用率计算模型,明确各参数随地块面积、地块长度等条件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此为基础,在机组正常作业状态下,采用定距离多点多设备同步跟踪测的试验方法获取4种典型播种机组各类作业时间数据,并运用3σ原理剔除无效数据;依据所建模型及有效试验数据,采用Matlab 2012b对4种播种机组的纯作业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规律进行模拟仿真,并采用Sigmaplot 12.5软件直观表达试验结果;进而探索了播种机组纯作业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化的原因,确定了目标时间利用率条件下不同播种机组与其所适宜的作业地块面积和地块长度的定量关系:播种机组纯作业时间利用率大于0.6时,约翰迪尔7830机组适合作业地块面积大于等于6 hm^2、地块长度为1 200~1 400 m;维美德171机组适宜作业地块面积大于等于6 hm^2、地块长度为1 000~1 200 m;常发504机组适合作业的地块面积大于等于1 hm^2、地块长度为500~1 500 m;黄海254机组适合作业的地块面积大于等于0.3 hm^2、地块长度200~1 500 m。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地块条件的播种机组选型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8.
沪池沟流域水平梯田建设研究孙天星,郑合英(黄河水利学校水土保持专业科,开封市475001)沪池沟流域位于河南省西部洛宁县境内,系黄河二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流域面积23.29km2。该流域1988年被列为黄河中游水上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小流域...  相似文献   
79.
空气整根钵苗全自动移栽机的核心部件是移栽器。采用机械方式完成全自动移栽机的送秧和投苗,简化了现有全自动钵苗移栽机的电动或气动送秧和投苗装置,降低了成本。移栽器的性能试验表明,所研制的移栽器性能良好,适应国内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80.
针对传统意义的BP(B ack-P ropagated)神经网络在水轮机故障诊断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RBF(R ad ia l bas is function)神经网络的水轮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克服了BP神经网络的不足,具有精度高、收敛快、可以避免局部极小值的优点;RBF神经网络收敛速度约是BP神经网络的40倍,并能准确地诊断出水轮机组的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