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9篇
  免费   910篇
  国内免费   936篇
林业   573篇
农学   709篇
基础科学   225篇
  5245篇
综合类   4135篇
农作物   658篇
水产渔业   909篇
畜牧兽医   1499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524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555篇
  2019年   603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775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604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5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管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和微生物是土壤质量和健康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探究热区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南省白沙县有机茶园(organic tea plantations, OTP)和常规茶园(conventional tea plantations, CT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核磁共振(13C-NMR)生物标记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来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土壤中有机碳化学组分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的变化,明确有机管理和无机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烷基C、O-烷基C、芳香C和羧基C)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无机管理相比,有机管理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中养分含量。有机质(SOM)含量增加了47.86%,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增加了37.40%和100%(P<0.05)。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增加了78.80%(P<0.05),总钾(TK)和速效钾(AK)含量显著降低(P<0.05)。(2)有机管理增加了茶园土壤中烷基C和O-烷基C的相对含量。同时,脂肪族C/芳香C的比值也高于无机管理茶园。(3)有机管理茶园土壤中的总磷脂脂肪酸含量(PLFAs)增加了29.70%(P<0.05),且细菌、G-和放线菌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无机茶园(P<0.05)。(4)RDA分析表明,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土壤总氮(TN)、总钾(TK)、烷基C、O-烷基C和羧基C含量的影响(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组分中烷基C与总微生物量、真菌、放线菌和菌根真菌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烷基C与微生物中真菌、细菌和真菌/细菌的比值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对茶园有机管理能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脂肪化程度,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机制。  相似文献   
952.
晚熟芒果是攀枝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但近年由于生产中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果园质量退化,酸化现象严重、芒果品质下降。在前期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攀枝花晚熟芒果及果园土壤的特点,选择了低、中、高3个肥力等级的芒果园,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索了晚熟芒果在不同氮素有机替代比例及优化施肥技术的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地力提升效果。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当氮素有机替代比例为40%时,所有果园芒果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传统、氮磷钾优化及100%全量替代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替代比例为100%时,低肥力和高肥力果园产量显著下降,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其他替代比例处理,同时会导致土壤磷养分的过量累积。2)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增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处理的土壤地力水平,随着有机替代的比例增加而逐渐增加,替代比例为100%时,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部分替代处理,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处理低于有机替代处理。3)综合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地力,不同土壤肥力下最佳的有机替代比例不同,低肥力和高肥力土壤短期内有机替代比例不宜较高,否则产量显著下降。通过芒果的产量、品质、土壤地力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攀枝花晚熟‘凯特'芒果最优氮素有机替代比例为40%,替代比例过低无法有效提高土壤地力并改善作物品质,而替代比例过高容易导致养分供给不足,作物减产,特别是在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较低的低肥力果园,由于土壤保肥能力低,须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保证充足的无机养分供应,着重碳氮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953.
[目的]为了对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棉田为研究区,以弃耕地为对照,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连续23年种植棉花地的土壤0~30、30~60和6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结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垂直分布,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0~30 cm土层明显高于30 cm以下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亦呈垂直分布,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含量降低,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并且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月下降趋势,而棉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呈先减少后增加,即棉花生长初期,0~30和3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降低,到花期最低;而随着棉花进入生殖生长后期,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趋势;弃耕地有机碳储量因没有植株凋落物的输入而呈现逐月降低的趋势,二者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结论]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0~30 cm土层,在30~100 cm土层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54.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perform a detailed study of carbohydrate specificity of the new extracellular bacilli lectins which is considered to determine mechanisms of the lectins action. Sources of lectins were bacterial strains from Ukrainian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The optimized protocol of bacilli lectins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included precipitation with ammonium sulfate with subsequent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Sepharose CL-6B. Hemagglutinating activity of bacilli lectins and their fine carbohydrate specificity to sial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s well as sialic asid-containing and asialic glycoconjugates were studied. The ability of extracellular bacilli lectins to discriminate a- and 13-conformation of carbohydrate molecule and the type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nomers was determined. Studied lectins showed the most affinity to glycoconjugates containing both types of sialic acids (N-acetylneuraminic acid (Neu5Ac) and N-glycolylneuraminic acid (NeuGc)) and it is supposed to be a basis of their diagnostic and analytical potential.  相似文献   
955.
以丝瓜藤为腐熟原料,通过添加EM菌剂和秸秆腐熟剂进行腐熟试验,研究腐熟剂处理后腐熟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肥料化再利用技术。结果表明:腐熟剂处理后的废弃有机物表观性状、温度、pH值可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还田后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为废弃物的资源转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6.
为阐明矿区工程复垦后,农业措施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以原平露天矿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人工农业措施干预下的复垦地和自然恢复的复垦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有机质和土地生产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尤其是有机肥施用相对自然恢复可以显著提高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方差分析表明,在种植相同作物情况下,有机肥+无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和土地生产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7.
冯珍  董莉丽  胡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47-10949
[目的]研究渭北旱地退耕还林工程在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位于渭北旱塬的长武县马坊村人工林地、荒地和农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快速湿润法测定表层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并测定全土样和水稳性团聚体各组分的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结果]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林地和荒地较农地大。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在粒级0.05 mm的土壤团聚体中最小,0.5~0.1 mm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最高,0.2~0.5 mm土壤团聚体速效磷含量最高。[结论]农地转化为人工林地后,土壤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小粒级团聚体向大粒级转化。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主要分布在较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并随着粒级由小变大,二者先增大后略微减少。  相似文献   
958.
推广水稻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总结了秸秆腐熟剂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959.
采集顺昌县水田土样1887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碱解氮中等含量以上的分别占91%、78.22%,有效磷含量中等的占56.92%,速效钾缺乏的占77.85%;交换性钙、有效锌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硫处于中下水平,交换性镁较为缺乏,有效硼处于严重缺乏水平。针对顺昌县水田肥力状况,中稻施肥建议稳氮和磷、增钾、补充中微量元素,并推广种植紫云英与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960.
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空育163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空育163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施腐植酸和甜叶菊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但对整精米率影响不大。甜叶菊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食味评分值最高,与对照达显著水平。因此,基施甜叶菊有机肥375 kg·hm-2能明显改善空育163的外观和食味品质,可应用于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