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38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296篇
  85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橡胶悬架装置动特性的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悬架装置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动态特性与高速车辆动力总成低频与高频要求不同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改进橡胶悬架装置的结构提高其动特性。建立了改进结构的橡胶悬架装置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橡胶悬架装置的动特性有了显著提高,对我国橡胶悬架装置的结构改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参数的区间优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减速比传统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间优化方法。优化的目的是在满足电动汽车基本动力性能的前提下,求优化变量的最大可行区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最优值。区间优化方法便于产品的系列化,可以解决传动系齿轮配齿问题。以XL2000型纯电动汽车传动系参数的优化设计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3.
影响内齿轮主要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啮合齿轮传动广泛地应用于机械传动装置中。但因内齿轮受加工方法的限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的质量。本文以直齿内齿轮加工为例,从工艺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内齿轮加工精度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内齿轮加工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
张霖 《湖南农机》2013,(6):262-263
文章探讨了构建黄山市农机校本校特色的机电专业教育模式,发挥职业教育为科技、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的作用,说明了在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工作中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25.
针对联合收割机割刀机构的工作特点,采用2K-H型行星齿轮机构,分析了割刀机构工作原理。通过建立2K-H型行星轮系的优化设计模型,应用NSGA-2算法对2K-H型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以最小体积和最大承载力为优化设计目标,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得到Pareto前沿,进而得到最优解,与以往多目标优化设计比较,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一种采用并联功率流定轴轮系结构的拖拉机新型逆行器的设计开发,着重叙述了该型逆行器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7.
基于3D Studio MAX制作直齿圆柱齿轮模型的方法主要是使用编辑修改器对几何形体的次对象进行编辑修改,从而形成轮齿,过程稍显繁琐。然而,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截面与放样命令却可以很简便地制作其它较复杂的齿轮模型。尤其是使用放样命令,在蜗杆及其类似模型制作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数学学法指导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指导的内容、指导的原则及指导的实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幼鱼及非目标种类兼捕已成为许多网具作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提高网具选择性能是降低这种兼捕的重要途径。但是选择性能研究主要是基于从网具中逃逸后的鱼类较轻遭受到网具损害并最终存活。如果逃逸死亡率较高,即使选择性提高也是无宜的,因此应当将鱼类逃逸后生存能力作为网具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逃逸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主要包括网具特征、作业时间、作业深度、渔获种类及体长、渔获量及环境因子等;(2)逃逸死亡对资源量和渔业管理决策的影响;(3)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网具革新措施提高存活率的最新研究概况,如逃逸网片、分离栅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保护幼鱼和非目标种类的一系列措施尽管能够提高鱼类从网具的逃逸几率,但是并不能降低遭遇网具的概率,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管理,避免在幼鱼资源高密度区和产卵季节作业是降低这种未报告死亡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0.
本文阐述了职业农民的内涵、形成的理论依据及原因,提出了培养与塑造职业农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