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5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818篇
林业   3440篇
农学   989篇
基础科学   971篇
  1904篇
综合类   8583篇
农作物   403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882篇
园艺   386篇
植物保护   68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800篇
  2012年   1597篇
  2011年   1627篇
  2010年   1212篇
  2009年   1229篇
  2008年   1205篇
  2007年   1286篇
  2006年   1058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rewia tenax (Forssk.) Fiori is a wild fruit species with multiple us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It is common on the Arabian Peninsula and has also been recorded in southern Oman. To date, no record of the species exists for the northern part of this country. To close this distributional gap, three sites in the al-Hajar mountains of northern Oman were surveyed in summer 2005 and spring 2006. During the botanical fieldwork, several flowering and fruiting plants were found in Wadi Bani Awf and Wadi Muaydin. In the latter area G. tenax fruits are eaten by local people. In addition to G. tenax, nine woody perennials with edible fruit were recorded. In northern Oman, fruits of Sideroxylon mascatense (A. DC.) Penn. and Ziziphus spina-christi (L.) Desf. are widely collected and sold on local markets. G. tenax shrubs were found to be heavily grazed indicating its high palatability to goats and sheep. The occurrence of G. tenax in the al-Hajar mountains is a new record to the flora of northern Oman and call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botanists and germplasm collectors.  相似文献   
992.
A total of 1027 genotypes of wild Lactuca spp. (L. serriola, L. saligna, and L. aculeata), originating from Israel, Jordan, East Turkey, Armenia, Kazakhstan, China, and various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were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lettuce downy mildew (Bremia lactucae Regel). The genotypes of L. serriola (N = 962); L. saligna (N = 43); and L. aculeata (N = 22) were tested at the seedling stage with two isolates of B. lactucae (race Bl-21 and Isr-74) isolated from cultivated lettuce in Italy and Israel, respectively. Altogether, the isolates possess virulence against 17 out of 20 Dm genes/R-factors composing the established differential set of lettuce lines/varieties. They could therefore be used for preliminary detection of the presence of new resistance factors. A total of 83 and three genotypes of L. serriola and L. saligna, respectively, were resistant to infection by each of the two isolates alone as well as to the infection by a mix of the two isolates. These genotypes probably carry previously unknown resistance, and therefore could be suitable for exploitation by breeders and further detailed research. The wild progenitor of lettuce, L. serriola, and related species harbor significant untapped genetic resources for lettuc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993.
作物主动汲水技术内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创新农田灌溉技术,有利于应对农业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不足,也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该研究提出了"作物主动汲水"(Crop Initiative Draw Water,CIDW)概念,并分析其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土壤水非饱和性、外界水水势始终小于大气压、外界水和作物根系的距离有效性、高效的水势能差转化界面。综合文献划分出了压力势差(Pressure Potential Difference, P-CIDW)、渗透势差 (Osmotic Potential Difference, O-CIDW)和重力势差作物主动汲水(Gravitational Potential Difference,G-CIDW)等3种形式的CIDW,并分析了它们的势能特征和基本实现途径。进一步,从硬件设备技术、作物表现、水盐运移与分布、土壤生境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了P-CIDW的研究进展。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相比漫灌、沟灌、滴灌等传统灌溉技术,适宜参数的P-CIDW能够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水肥耦合效应,明显地影响了作物生理生化指标、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养分空间分布;土壤质地及其剖面构型显著地影响了P-CIDW下的水盐运移与分布;利用初始土壤含水率和基质势、渗水器导水率、供水压力以及时间等参数,可以半机理半经验地估测P-CIDW的累积入渗量。最后展望了CIDW研究的未来,认为,土壤水分-作物关系的基础理论急需要突破、研发高效的势能转化界面材料仍然是发展CIDW技术的关键任务、尽快制定P-CIDW技术标准、P-CIDW控压方法还需要革命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994.
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95.
鄱阳湖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演变及其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建国后鄱阳湖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在计划机制、“自由配置”和政府积极介入规制3个阶段的演变情况。指出计划机制的失败在于漠视科学;“自由配置”的失败在于“公地悲剧”;政府积极介入有正面作用。对各机制的绩效做了实证性的调查分析,说明了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变动力和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变动力的不同。前者的演变动力是在制度变革的推动下完成,后者则主要是由于遭到自然惩罚的结果;揭示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机制演变绩效不佳甚至破坏力更大,原因是“公地悲剧”更大程度地发生。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机制演变绩效应该好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变时期,原因是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最后得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市场机制是鄱阳湖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良好机制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99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考虑水流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对水流失问题存在缺位的现象,阐述了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流失的形式与后果,以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排水为例,分析了流失数量、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影响时间,提出了水流失的防治思路和恢复标准。防治思路:一是改变目前采矿工艺,采用永久性顶板支护,保证采空区不塌陷,上层含水体结构不受破坏;二是采用地下排水,恢复补偿疏空区用水,解决回灌问题。按照防治思路,结合目前我国节水技术发展水平,分别给出了该矿区农业用水、生态用水、人畜用水的恢复标准。  相似文献   
997.
该文以大量数据,说明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等6县生态环境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情况,提出加强东部山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建议。东部山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巨大,是辽宁省绿色天然屏障。清原等6县森林资源在全省占有重要份额,但农户生活耗柴对森林资源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举措,成为东部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议从认识、法制、科研、培训、投入、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西部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旅游资源 ,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 6个显著的特点 ,并对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及需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黄土高原窑窖集水工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窑窖集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沿路水窖布设过多、集流场建设滞后以及目前窑窖施工、沉沙池设计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等。在具体分析集流场集流潜力和用水量基础上 ,针对沿路水窖布局提出了科学密度指标体系。作者还对水窖工程技术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并推荐迷宫式沉沙池以完善目前窑窖工程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高原粮食供求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研究积因,在分析黄土高原土地资源与质量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的现状与力,以及粮食生产人口增长趋势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0和2010年人均可保有粮口0.17hm^2和0.15hm^2,粮食生产力至少可分别达到2520kg/hm^2和3470kg/hm^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到《中国计划生育纲要》规定的目标,人均粮在两个时段将分别达到400kg和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