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4篇
  204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采用遥感技术,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TM和2001年ETM遥感影像和实际收集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在对影像准确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发生发展规律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盐渍化向加重方向发展,中、重度盐渍地分别由1989年所占11.22% 和4.37% 上升至2001年17.68% 和5.17%,12年来人类活动对于土壤盐渍化过程干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的作物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灌溉农业区的土壤盐分随水而迁移到低洼地聚集,导致土壤呈盐渍化而不宜种植牧草作物等。为修复这一土地资源,在土壤(0~10 cm)含盐量为18%~42%的土地上开挖排盐沟洗盐后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研究其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在排盐沟间距240 m地段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比同等条件下种植的啤酒大麦Hordeum vulgare的生物量高0.53倍,蛋白质产量高3.57倍;比在排盐沟间距350 m地段种植的啤酒大麦生物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高1.38倍和5.60倍;比未改良地段(天然草地)相应高4.82倍和16.31倍。改良盐渍化草地、种植紫花苜蓿生产不仅为动物带来了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作为极有价值的草产品资源纳入了干草销售体系。此外,还使原本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紫花苜蓿栽培草地,对恢复草地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玛纳斯河下游土壤的盐渍化类型及盐分特征,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治理及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冲积洪积扇缘的142团和冲积平原的121团为例,依照Cl<'->/SO<,4><'2->的当量比对两种地貌的土壤进行分类,并利用SPSS13.0软件对土壤可溶性离子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地貌的土壤盐分在表层存在差异,142团0~40 cm属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类型,121团则属于氯化物类型.两种土壤的含水率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导率则相反.通过对各离子变异系数的比较发现,属于强变异性的有142团的CO<,3><'2->与Cl<'->,以及121团的CO<,3><'2->;两种地貌土壤pH变异系数都低于10;,属于弱变异性;其他离子变异系数都为中等变异.142团的土壤可溶性盐与土壤含水率关系密切,121团则与土壤pH的关系较为紧密.[结论]玛纳斯河冲积扇扇缘至冲积平原的表层土壤盐分是由氯化物-硫酸盐为主过渡至氯化物为主.不同地貌下的土壤含水率、pH以及可溶性盐分离子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相似文献   
85.
施用氮磷肥对苏北滩涂围垦土壤盐渍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北滩涂围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种植碱篷与施用氮磷肥等种植模式,评价不同施肥方式对围垦土壤盐渍化水平的影响。对各处理的土壤盐分八大离子、pH、EC、总碱度(TA)、钠化率(ESP)、钠吸附比(SAR)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的3个主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84.16%,并且EC、Cl-、Na+、SAR和ESP在因子1上有较高的载荷,代表滩涂土壤的盐碱特征;Ca2+与SO24-在因子2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土壤的结构状况;TA和CO23-在因子3上有较高的载荷,代表着滩涂土壤的碱化特征。比较盐渍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可知,裸地的盐渍化水平最高,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滩涂围垦土壤种植碱篷后,盐渍化程度均得到明显地降低。尿素与过磷酸钙对围垦土壤的盐渍化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过磷酸钙对盐渍化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在野外试验基础上,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河套灌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荒地作物生育期输入盐分27.929kg/hm2,秋浇期流失盐分26.882kg/hm2,盐分积聚1.047kg/hm2,是输入盐分的3.749%。盐荒地具有一定的积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河套地区盐渍化土壤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后葵花全生育期内土壤氮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利用率,采用正交试验对葵花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氮肥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PAM处理的盐渍化土壤在PAM施用层能够保持一定的碱解氮且不易使碱解氮下移,未施PAM的4个灌水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均下移至40 cm左右,表明施用PAM明显抑制了氮素深层移动效应。通过正交试验处理及SPSS主效应分析选取三因素最优的适用量为:水量1 800 m3/hm2,氮素168 kg/hm2,PAM量为18.75 kg/hm2,并且PAM施用对中度盐渍化土壤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合理施氮量及施用PAM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use of phytoremediation and soil conditioners in the recovery of physical attributes of a saline-sodic Fluvic Neossol in Brazil Northeast. The applied treatments were: Atriplex nummularia L., as phytoremediation plant, due to its ability to extract salts from the soil; organic conditioners, such as bovine and sheep manure; gypsum and polymer, as chemical conditioners. Samples with preserved structure were collected at the time of the experiment installation and 18 months after in the layers 0–10 cm and 10–30 cm. The analyzed attributes were: water dispersed clay, dispersion index, bulk density, penetration resistance, soil porosity,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he use of sheep manure, gypsum and polymer promoted an increase in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the 0–10 cm layer from 4.51 to 16.37 cm day?1, 11.26 to 23.95 cm day?1 and 7.24 to 22.77 cm day?1, respectively. Gypsum increased the macroporosity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 by 42.6%. Atriplex and polymer were more efficient at reducing soil penetration resistance. The polymer was more efficient at improv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phytoremediation with Atriplex as a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hat can still be used as complementary fodder in animal feed.  相似文献   
89.
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涛  于蕾  吴越  万广华  李建伟 《土壤学报》2018,55(1):100-110
调查和分析了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和影响因素。2014年全省设施菜地(含瓜类)总面积(日光温室、大拱棚含棚间面积)为64.98×10~(4 )hm~2,占全省菜地面积的35.45%,其中,日光温室25.06×10~(4 )hm~2,大拱棚20.94×10~(4 )hm~2,中小拱棚18.98×10~(4 )hm~2。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SO_4~(2-)离子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全省设施菜地约39.73%出现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其中,轻度盐渍化为28.64%,中度盐渍化为8.37%,重度盐渍化为2.29%,盐土为0.43%。在不同设施类型中,盐渍化发生程度为: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全省17个市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发生程度表现出聊城、莱芜、东营相对较高。全省化肥平均施用量(折纯)为1 624 kg hm~(-2),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施用量(折纯)分别为559.5、465.2、599.3 kg hm~(-2)。通过分析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因素发现,化肥的高投入是可溶性盐分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实际生产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未表现出完全线性相关关系;可溶性盐分增加与种植年限密切相关。典型对应分析发现,施肥数量、种植年限均会影响盐渍化程度,但影响各不相同。氮肥、磷肥和钾肥对K~+和Na~+的影响较大;Ca~(2+)和SO_4~(2-)含量受种植年限影响较大,K~+、Na~+、HCO_3~-和Cl~-受种植年限的影响较小;Mg~(2+)受氮磷钾肥和种植年限的影响均较大。  相似文献   
9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2%、0.3%、0.4%、0.5%、0.6%)的NaCl、Na_2SO_4、Na_2CO_3对蓟(Cirsium japonicum)幼苗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抗氧化酶(POD、SOD、CAT)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NaCl处理蓟苗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无盐胁迫(CK)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且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处理下苗高依次为CK的62.15%、58.00%和45.77%,而0.5%Na_2CO_3处理幼苗死亡;随盐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随盐浓度、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尽一致,3种酶活性均出现了阈值,POD出现在0.3%NaCl、0.3%Na_2SO_4、0.4%Na_2CO_3胁迫5d,SOD出现在0.3%NaCl处理3d、0.5%Na_2SO_4处理1d、0.4%Na_2CO_3处理3d,CAT出现在0.3%NaCl、0.2%Na_2SO_4、0.1%Na_2CO_3胁迫3d;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盐浓度的增加,除NaCl胁迫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先增后减外,Na_2SO_4和Na_2CO_3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3种盐胁迫下可溶性糖(SS)含量均逐渐增加。综上认为,蓟对NaCl、Na_2SO_4、Na2CO4这3种盐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可以在低于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