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48篇
  531篇
综合类   703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7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近十几年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生路  朱青  赵其国 《土壤》2005,37(4):394-399
该文以1985、1992、1996、2000、2002年5个典型年份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②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为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异质性加强,且在2000年到2002年该变化更加明显;③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变化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政策波动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2002—2011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1)2002—2011年吉林省松原、白城、延边3个地市(州)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均为DEA有效;而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这6个地市的土地生态效率呈波动式变化;(2)吉林省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中部低而东、西部高的空间分布规律.[结论]氨氮、COD、二氧化硫、废水、烟尘等排放量是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RS,GIS和多种模型支持下,对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动态及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包头市1987~2002年林地、草地和水域有不同程度减少。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总体方向是:林地、草地和水域主要转向耕地。发生利用类型转移的草地中,31.5%转为未利用土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二者分别占非耕地转为耕地总量的36.34%和27.6l%。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草地和耕地。二者分别占非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9.86%和34.28%。(2)包头市1987~2002年区域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特别是草地退化和拓展耕地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生态贡献率分别是51.84%(41.04%),23.63%。(3)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存在空间差异,16年间各区、县、旗的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均下降,但以达茂为最,土右最慢。前者草地退化起决定作用。其生态贡献率达96.61%;而后者草地退化、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革的生态贡献率分别是44.23%,18.21%和10.36%,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根据2004年的TM遥感影像,在软件ERDAS8.6下解译出万州地区的土壤侵蚀等级分布情况并在ARC-VIEW3.2进行分析统计。通过与1995年的土壤侵蚀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万州区的土壤侵蚀状况明显好转,并对万州区土壤侵蚀状况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多角度阐明了万州区土壤侵蚀变化的原因。为万州区今后水保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The Eurasian woodcock (Scolopax rusticola) is a game species experiencing high hunting pressure, long-term modifications of its habitats, and with questions regarding its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 Winter is a season of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birds and hunting pressure but woodcock precise habitat requirements are poorly known. It is crucial to assess threats and to develop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ption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oodcock populations. During three consecutive winters, we monitored 65 individual woodcocks fitted with radio-tags in Brittany, France. Habitat selection was analysed using GIS and compositional analysis, in relation to vegetation types, soil variables (humus types) and the abundance of their main prey (earthworms). Woodcocks used different habitats diurnally and nocturnally, generally preferring areas with high earthworm biomass. Diurnal habitat selection in forests was associated with humus type (preference for mulls, rich in earthworms) and dense shrub strata (better protection). Hedges with a high density of trees and shrub were also important habitat. At night, grazed meadows were the preferred habitat, containing five times higher biomass of earthworms compared to cultivated field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opulations requir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abitats that incorporates food and cover. Forestry practices should preserve rich humus types and coppices by choosing tree species that ameliorate the soil and soil tilling. Changes in landscapes and 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re current threats to woodcock populations: destruction of hedges, decrease of permanent grazed meadows, impoverishment of soils fauna biomasses from ploughing and chem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woodcocks may benefit from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et-asides, grass field-borders and simplified farm practices (no-tillage and direct sowing).  相似文献   
997.
998.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冬平  李同升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3):97-100,104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渭河流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在满足一定程度的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建立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关系模型;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条件,分别运行高速发展方案(HD)、协调发展方案(CD)和调水发展方案(MD)。认为MD方案是实现关中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现有(含规划)的引水工程的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规划建设新的引水工程,并需要提前完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甘蔗幼苗的苹果酸酶活性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叶鞘、幼茎和苗根中很少。甘蔗+1叶的苹果酸酶活性在分蘖末期出现高峰,以后一般随生长进程而呈下降趋势。在工艺成熟期甘蔗受到重霜危害时,+1叶中的苹果酸酶活性几乎消失。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苹果酸酶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不同的生长期表现不同,与当时所处的生长状况有关,生势较旺盛的一般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黄河上游玛多县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玛多县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在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不仅利于高寒脆弱生态体系自然规律的研究,而且可为当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1990年和2000年两期最新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对研究区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变化过程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对70年代以来以气候因子为主导的包含冻土环境与水文条件的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