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1篇
  1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稻东格鲁病是由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 ( RTBV)和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 ( RTSV)复合感染引起的 .RTBV是一种杆状外型的植物副反转录病毒 ;而 RTSV则是一种单链 RNA病毒 .RTSV对 RTBV的传播起帮助作用 .本文综述了水稻东格鲁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92.
A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consisted of a CCD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and two pulse stages, was construct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3-D) surface data of Citrus fruit. Fruits of 58 species of three specimens each were measured. By expanding the data measured in a series of spherical harmonic functions, a set of expansion coefficients to characterize the object shape was obtained. The data was normalized to make the coefficients be independent of the x- and y-coordinates of the object. To summarize the information about shape contained in the62 coefficients,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ized spherical harmonic coefficients of each fruit was mad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 first seven principal components was found to exceed that of a single variable. The first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had a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of 0.823.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variance due to between-species as tested against the variance due to within-species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1st,2nd, 3rd, 4th, 7thcomponent score and the volume. A scatter diagram of the 1st and 2nd principal components failed to group the species studi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3.
一种球状病毒对近海几种贝类的感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一种球状病毒对近海几种贝类的自然感染情况。并分别采用投喂、浸泡划伤等方法人工感染绣凹螺、滨螺和幼鲍,该病毒直径约90~140nm。存在于血细胞或结缔组织细胞中,在近海几种贝类体内有广泛分布,但其致病性不同,同时还研究了病毒对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以上病毒的繁殖力降低。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高温、均匀内压作用下球罐的蠕变变形和应力进行了探讨.根据塑性条件及单向拉伸蠕变试验的数据,导出了稳定蠕变阶段受压球罐的应力、应变及直径扩大量的理论公式,且对不计蠕变变形和考虑蠕变变形时球罐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95.
基于小波去噪的FFT农网谐波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波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电网谐波污染状况的评估以及抑制措施的实施,采用小波软阈值去噪对含噪的电力谐波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再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各次谐波含量和总谐波失真率。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检测,结果表明:小波去噪后检测的各次谐波含有率更加接近于原始信号谐波含有率水平,去噪方法提高了谐波信号检测的准确性,这种小波去噪与FFT结合的方法适合在谐波检测系统或装置中应用。  相似文献   
96.
采用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玻管定苗定虫接种技术,测定比较了中菲栽培稻的81个品种和野生稻的3个种,对两国水稻东格鲁病和水稻草状矮化病的病原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筛选出了能同时抗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草状矮化状病毒(RGSV)的3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抗源─中山红无名种、Oryzanivara和O.officinalis,高抗这些病毒两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品种─汕优桂33、金早6号、HB437、Pankhari203、IR28、IR58和赤块矮选.高抗RTSV、RTBV介体黑尾叶蝉的品种─IR28、GamPai3012-15和Pankhari203,高抗RGSV介体褐飞虱的品种─IR28和IR64.  相似文献   
97.
【目的】在中国大豆品种上建立以苹果潜隐球形病毒(apple latent spherical virus,ALSV)为载体的基因沉默体系,为中国大豆品种的基因功能和遗传育种提供一种简便、省时、易操作的技术体系。【方法】构建以农杆菌介导接种的ALSV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从大豆品种威廉姆斯82(Williams 82)中特异扩增327 bp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GmPDS)基因cDNA片段,插入病毒载体pALSV2。通过农杆菌浸润法将病毒载体导入模式植物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17 d后富集病毒粒子,摩擦接种大豆第一轮真叶,以接种病毒空载作为对照组,持续观察测试大豆植株系统叶表型,并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或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LSV衣壳蛋白基因(CP)和GmPDS的表达水平。【结果】ALSV﹕GmPDS接种大豆品种威廉姆斯82和南农1138-2,20 d后,前者系统叶未见白化表型,而后者系统叶出现明显的白化表型;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发生白化的南农1138-2植株中GmPDS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未出现白化表型的威廉姆斯82中GmPDS的表达水平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方法,测试了ALSV在其他9种大豆品种中诱导GmPDS的沉默效率,发现在南农47、安豆203、祥斗4号、中黄13、山宁29、齐黄34等大豆品种上接种ALSV﹕GmPDS后植株系统叶均产生白化表型,而菏豆12、中黄311和山宁16等3个品种的GmPDS均不能诱导有效沉默。【结论】构建了农杆菌介导的ALSV病毒载体,利用本氏烟扩繁富集ALSV病毒,将提纯的病毒粒体摩擦接种大豆真叶,在多个中国大豆品种上成功建立了基因沉默体系。  相似文献   
98.
红莲质源不育系丛广41A的选育及广优青的试验和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莲质源不育系丛广41A属配子体不育,圆败花粉类型,其柱头外露率比珍汕97A高,包颈率较低,盛花期早,有利于制种。广优青是用丛广41A与特青2号配组的迟熟杂交早稻组合,1988年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78.5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之首,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1%,且比汕优63早熟1天;该组合宜在广东省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作早造栽培。  相似文献   
99.
100.
基于谐波分析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沟谷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土高原侵蚀沟分布规律对于土壤侵蚀评估和植被恢复模式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 陕北黄土高原吴起县铁边城镇四面窑沟流域为研究区,使用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利用谐波分析和周期图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侵蚀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谐波分析和周期图分析均可得到侵蚀沟的分布周期。相比较而言,周期图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得到满足显著性检验的分布周期,但谐波分析还可以根据周期检验结果,得到对应的谐波模型。通过计算四面窑沟流域东面支沟沟谷分布周期,共得到23个满足检验要求的周期,在500~1 000 m之间显著周期最多,占总周期数的35%;在300~500 m显著周期数量次多,占26%。当谐波数为9和10时,周期显著性水平最高,对应的周期分别为1 017.35和915.60 m;在DEM上,每间隔105 m提取一个高程数据并进行谐波分析,最终得到由3个谐波组成的地形起伏谐波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