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林业   70篇
农学   261篇
基础科学   270篇
  371篇
综合类   1074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氮肥运筹方式、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氮肥两次追肥处理的产量较一次追肥处理的产量增加10.6%~17.0%,配施有机肥增产10.3%~18.0%,坐水种增产9.1%,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增产20.4%。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别提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11.1%~29.5%、28.0%~28.8%和32.1%,依次提高干物质积累总量11.9%~15.5%、21.2%~24.4%和26.9%。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可提高N、P、K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养分最大吸收速率以K最高,N居中,P最低;养分吸收总量以N最高,K居中,P最低;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以K最早(57.2~60.4 d),N居中(65.3~68.5 d),P最晚(71.4~74.8 d),三者均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82.5~89.3 d)。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有利于N、P、K养分由营养体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籽粒中养分含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以P最高(59.3%~66.1%),其次是N(41.5%~55.1%),K最低(35.9%~38.0%)。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肥:拔节肥比1:3,配施有机肥结合坐水种,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02.
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对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114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为3~8个,平均为3.8个,平均遗传距离为0.7331。不同育种单位的小麦平均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最大差距为1.30倍。在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分析时发现,随年代的增加,遗传距离逐渐减小,且衰减速度呈加快趋势。聚类分析将114个春小麦品种大致分为3个类群,9个亚类群,较好地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3.
以番茄“MEISHUAI”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北省廊坊市春茬番茄温室内气温的影响因素、番茄生长与气温的关系及温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温室内日平均气温与温室内日平均10cm土壤温度、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及温室外日平均气温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0.693、0.432和0.759;番茄的茎粗、株高和果实橫纵径的生长量与积温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针对温室内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室外气温调控指标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4.
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Ⅰ)——抽薹鉴定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 7份抽薹特性有差异的春甘蓝自交系为试材 ,在 6 ,8,10叶龄分别进行低温处理 30 ,4 5和 6 0 d。结果表明 ,8片真叶低温处理 4 5 d为鉴定不同抽薹特性甘蓝育种材料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在年降水量 4 1 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底墒 (设低、高 2种底墒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后作物根系生长加快 ,中下层根系比例增加 ,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水分。相对发达的根系保证了作物吸收器官 (根 )和失水器官 (叶 )间的平衡 ,协调根冠间的干物质分配关系 ,能在不影响根系吸收能力的前提下 ,提高光合产物的繁殖分配比例。适时揭膜能够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促进根系生长下扎 ,维持生长后期活性。全程覆膜处理的表层和中层 (30~ 6 0 cm)土壤中 ,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原因在于后期覆膜使土壤温度急剧升高 ,造成根系大量死亡和活性下降。因此及时揭膜 ,有利于作物生长后期的根冠比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全程覆膜对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根冠比不利  相似文献   
106.
试验结果表明:本项技术方法简便,保土、保肥、保水效果好,既能达到地膜玉米的产量,又能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投入,改良土壤结构,且无环境污染,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是在早春进行甘兰栽培简易保护地形式。本文研究表明:小拱棚覆盖在提高空气温、湿度,特别是提高地温方面的效应要好于地膜。从拱棚和地膜覆盖以后甘兰的生长情况来看,前者较后者缓苗快,结球早,球叶多,包球紧,产量高,上市早。所以,采用小拱棚覆盖形式确是一条早春栽培甘兰的有效途径。另外,本研究还初步得知,甘兰的外叶面积,外叶数和球叶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8.
十四点负泥虫是北京市密云地区芦笋生产过程中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全县芦笋生产、影响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春季是十四点负泥虫发生危害关键期,如果防治时间不当,防治不及时,将会给整个芦笋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开展了十四点负泥虫在密云县春季出土危害与温度关系调查,明确了当土壤深5cm、06:00的温度6.0℃、下午的温度20.0℃时,十四点负泥虫开始大量出土活动;4月底-5月初芦笋出笋期,10:30-16:30为十四点负泥虫出土活动高峰期,此阶段开展防治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9.
为获得张掖市塑料大棚春茬西瓜种植的最适品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对6个不同西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品种中,凯旋2012的光合速率与667m~2产量最高,分别为1.28μmol/(m~2·s)和6.91 t;不同品种产量的高低顺序为凯旋2012特大丰抗88天福2号西农8号丰抗八号(CK)好梦1号;各参试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大小顺序为丰抗八号(CK)西农8号凯旋2012特大丰抗88天福2号好梦1号;各参试品种番茄红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丰抗八号(CK)凯旋2012特大丰抗88西农8号好梦1号天福2号。凯旋2012产量最高,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适宜在河西走廊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为合理安排农事提供依据,使用近55a(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78个气象台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春季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81.55—626.75h之间,呈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明显,日照时数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7倍。在近55a中,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各个年代中日照时数周期存在差异;在21世纪初日照时数由减少转为增加,属于突变现象;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淮北主要以减少趋势为主,江淮之间增减参半,沿江江南则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