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76篇
  307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 揭示山水林田湖海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效应关系及其驱动力因素,为更精准地开展陆海统筹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西北部湾为研究区,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指数、协调指数、灰色关联指数(“4C指数”),从山、水、林、田、湖、海6个子元素构建评价单元体系,揭示其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情况,分析广西北部湾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耦合协调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 ①2005-2020年,广西北部湾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综合评价指数上升了0.246 6,具体表现为:水系统>林系统>海系统>湖系统>田系统>山系统。 ②2005-2020年广西北部湾耦合协调度上升了0.160 5,其类型表现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耦合协调演变过程。 ③灰色关联度高的是水系统和田系统及其子指标,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66 7,0.634 1。 [结论] 广西北部湾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水田系统和田系统。未来研究需以田、湖、水系统综合整治入手,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减少山、田、湖系统对区域发展的制约,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使其向可持续方向展开。  相似文献   
922.
This work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wo mulching treatmen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field performance of afforested holm‐oak seedlings (Quercus ilex L. subsp. ballota (Desf.) Samp.) nine years after outplanting. Mulching treatments composed of stones, forest debris, and an untreated control were randomly applied to 180 seedlings (n = 60) in January 2001 at the bed level (1 × 1 m) in an abandoned agricultural field in SE Spain. Survival, growth measured by means of leaf area,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and soil were measured. Both mulches provided higher survival and greater leaf‐area growth than the control, but did not differ in leaf‐nutrient concentration. Most of the analysed soil variable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mulching treatment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period, and, therefore, the soil properties changes by mulching might be slower than expected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3.
靳鹏辉  陈哲  王慧  徐乔  胡天龙  周蓉  蔺兴武  刘琦  谢祖彬 《土壤》2023,55(5):964-973
为了评估麦季多年连续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N2O排放的影响,于2010年麦季开始开展了为期11 a的麦季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定位试验。试验共包括5个处理:无玉米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CK);6 t/(hm2·a)玉米秸秆还田(CS);2.4 t/(hm2·a)生物质炭施用(BC1);6 t/(hm2·a)生物质炭施用(BC2)和12 t/(hm2·a)生物质炭施用(BC3)。结果表明,BC2和BC3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易氧化碳、可溶性有机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CS、BC1和BC2处理水稻生长季N2O总排放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但是BC3处理的N2O总排放量比CK提高了245.31%,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C3处理的N2O总排放量和施氮肥后N2O排放高峰期的累积排放量分别比CK提高了3.84 kg/hm2和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