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79篇
  86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脱粒元件对切流与纵轴流水稻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研究不同脱粒元件对切流与纵轴流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该文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试验台上,利用自制的矩形齿板、短纹杆-板齿、钉齿、刀形齿、梯形板齿对喂入量为7及8 kg/s的水稻进行了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对比切流装置在不同脱粒元件下的功耗和初脱分离率及纵轴流复脱装置在不同脱粒元件下的总功耗、夹带损失率、脱净率、破碎率、脱出混合物轴向和径向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在7 kg/s水稻喂入量时,刀形齿切流装置初脱分离率最高为47.71%,钉齿纵轴流复脱装置夹带损失最低为0.25%;切流装置采用刀形齿且纵轴流复脱装置采用钉齿,在8 kg/s水稻喂入量时,单位功耗最低为8.51 kW/(kg·s),夹带损失最低为0.31%,脱净率达到99.96%。  相似文献   
102.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the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the dynami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rotating padder roller system. It is intended to design a control system with effective scheme and robustness to stabilize all vibration modes of a rotating padder roller system by using one set of sensor and actuator. The controller design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pole-zero patterns. In practice, the pole-zero patterns remain the same, no matter how the physical system parameters are different. By properly placing the actuator and sensor, a realizable controller and sensor is designed to stabilize all the vibration modes and make the closed loop system absolutely stable. This will suppress the vibration without suffering from spillover and can eliminate an infinite number of vibration modes.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ontroller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03.
油莎豆属莎草科莎草属的一年生块茎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收获难度大,直接收获易造成籽粒破碎,作业质量较难保证。本文研究设计一种油莎豆收获机,主要由机架、输送分离装置、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等部件组成,采用多重清选功能使该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分离性,可实现油莎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籽粒与杂质土、根茎的高效分离清选。本文以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设置各部分不同转速,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油莎豆收获机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各关键部件设计、改进及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进一步提高巴旦木脱青皮工作效率,基于原巴旦木脱青皮机设计了一种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通过改变原机结构,将组合式定滚筒改为一体式动滚筒;基于多头螺旋辊结构将脱皮转轴转变为分段脱皮的作业模式,通过不同工件对实现喂料、破皮、揉搓,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改变了传动形式,实现了多工件同源驱动、等速比运动,通过改进样机脱皮转轴结构和传动配置,可在工作中避免物料积存,消除壅堵。制作了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实测效果表明:改进后样机在主轴转速300 r·min-1、间隙20 mm、喂入速度750 kg·h-1时,脱净率为96.26%、破损率为2.36%,对比原巴旦木脱青皮机具有喂入稳定、脱皮过程流畅等优势,脱净率增长2.10%、破损率降低1.68%。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巴旦木初加工设备和提高脱皮机械性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机械化采伐作业中减少木材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辊型双V蜂窝结构的进料辊.结合相关的数学公式,推导出了辊型双V蜂窝结构的动态冲击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结果得到了验证.对伐木工况低速冲击下辊型蜂窝的力学与吸能特性、动态响应、结构稳定性和结构效率等应用技术指标进行探究,并引入不同结构的辊型六角蜂窝进行参照对比.低速冲击下,辊型双V蜂窝相较于辊型六角蜂窝负泊松比效应更明显,结构效率更高且抗冲击性更强,结构稳定性更好,接触力更均匀.各辊型双V蜂窝结构冲击至ε =0.3时的各应力指标均满足1 600kg以下树木采伐工况需求.这为蜂窝结构进料辊的机械化应用与减少原木损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冀东稻区防治主要螟虫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选择了4种杀虫剂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显示:20%康宽(CoregenTM)150 ml/hm2防效最好,其杀虫、保穗和保叶效果均超过95%,50%灵蛙1 200 ml/hm2、20%解千愁1 350 ml/hm2、15%阿维毒1 800 ml/hm2防治效果也较理想,其杀虫、保穗和保叶作用分别达90%左右。4种新型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药剂——90%杀虫单sp(900 g/hm2)、18%杀虫双(3 000 g/hm2),在试验剂量下,4种杀虫剂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7.
为进一步解决去核类食品加工生产的技术难题,设计新型红枣去芯机,以链式气动冲切和干红枣为主.该机具主要是由单机片程序控制,包括辊轮的输送链上料、辊轮夹持链定位、摄像头拍照检测等.机具设计中,对横径、纵径进行了规划,横径的范围20~30 mm,纵径的范围35~45 mm.通过试验设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红枣的定位率超过98.3...  相似文献   
108.
为优化猕猴桃超高压灭菌条件下原浆制作工艺,对3种不同原浆制作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筛选出两种产品色泽和稳定性较好的工艺,并对这两种工艺所制作样品进行4℃储藏40 d的品质对比。结果表明,在最大程度保留猕猴桃原浆绿色,提高其稳定性的条件下,3种工艺的优选次序为:对辊式挤压制浆>胶体磨制浆>高压微射流制浆;与胶体磨工艺相比,对辊式挤压工艺制作的产品在4℃条件下储藏30 d内无明显的自然分层,产品VC损失较少;优化后的制浆工艺为:采用对辊式挤压工艺,挤压次数为1次。按照该工艺制作的猕猴桃原浆色泽相对均一,以青绿色为主,VC含量为40~50 mg/100 g。  相似文献   
109.
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烟叶配方打叶后片烟的常规化学成分、主要中性致香成分和评吸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烟叶主要评吸质量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与香气质、香气量呈正相关;中性致香成分对感官评吸7个指标中仅对吃味、灰色略有负面影响,对其余5个指标(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总分)均为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现阶段,我国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由于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配置、作业参数调整不当等,导致谷粒机械化收获破损率、损失率和含杂率偏高.为此,综述了国内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并结合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原理、结构以及关键部件等方面论述了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优势与不足.为解决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