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51篇
  74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BACKGROUND

Preventive management of locust plagues works in some cases but still fails frequently. The role of funding institution awareness was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facilitating factor for cyclic locust plagues. We designed a multi‐agent system to represent the events of locust plague development and a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ree levels: funding institution, national control unit and field team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limit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The model generated cyclic locust plagues through a decrease in funding institution awareness. The funding institution could improve its impact by increasing its support by just a few percent. The control unit should avoid hiring too many field teams when plagues bring in mone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surveys can be maintained in times of recession. The more information the teams can acquire about the natural system, the more efficient they will be.

CONCLUSION

We argue that anti‐locust manage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is not only would allow managers to prove to funders the random aspect of their needs, but would also enable funders and decision‐makers to understand and integrate their own decisions into the locust dynamics that still regularly affect human populations. © 201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82.
[目的]土地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为防治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遥感影像特征信息,建立土地盐溃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结果]根据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以及区域地形地貌、人为活动,将哈密盆地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分别分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以及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等类型,并分析其综合变化情况.[结论]通过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初步分析了哈密盆地盐渍化、沙漠化变化情况,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旅游城市的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着自身的语言和社会语用特点。鉴于语用学对公示语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支撑,从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对伊春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预警是排警的基础,传统的预警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大豆预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决策树预警。从中国大豆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相关理论,首先针对近18 年的中国大豆市场,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决策树的方法从各警兆指标对警情指标的影响中提取了若干规则集,建立了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预警体系,结果表明:2002年至今,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处于重警的状态。  相似文献   
85.
86.
以我国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就银行间的风险联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上市银行收益率两两间的时变相关系数测算、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整体相关程度的测算,以及根据我国上市银行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构建银行体系风险联动的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间普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的动态相关关系,4家大型国有银行间的平均动态相关系数比他们和其余11家银行间的相关系数高;我国的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相关程度也很高; 15家上市银行两两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序列构建的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能够及时检测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主症及体征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8.
沙化土地整治背景下的沙漠化监测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保障中国粮食及生态安全,对沙化土地整治开发过程进行沙漠化监测预警尤为必要。该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决策树分类实现沙漠化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沙漠化影响因素和人为响应措施,实现沙漠化预警,最后与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标准进行比对分析,对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1)研究区沙漠化形势较为严峻,沙漠化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其中以轻度和重度沙漠化为主,两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另外极重度沙漠化占6%,主要位于科左后旗西部;2)沙漠化预警警度分为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其中沙漠化中警面积最大,沙漠化重警与极重度沙漠化空间分布大致相同,但前者更趋向于研究区西北方向的牧区,沙漠化无警和轻警则主要位于科左后旗东部的农区;3)在土地整治项目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农用地整治项目以沙漠化无警面积最大。宜农后备土地开发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以沙漠化轻警和中警为主,而沙漠化重警则主要零星分布于农用地整治项目、宜农后备土地开发项目和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中。总体来看,研究区在土地整治背景下,进一步沙漠化的风险不高,但局部沙漠化重警区须加以关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后续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9.
基于行驶车速的车辆防撞时间预警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一般车辆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算法预警阈值固定造成车辆低速行驶中出现预警过早及高速行驶出现预警不及时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行驶车速的车辆防撞时间预警方法。行驶车辆通过车载设备实时获取自车与他车的状态信息,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建立高斯平面坐标系获取车辆位置坐标,对车辆可能发生的碰撞进行分类处理,依据车辆行驶速度设定相应的安全防撞时间,然后将车辆发生碰撞需要的时间与安全防撞时间进行比较,存在碰撞危险则通过预警显示提醒驾驶员。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警准确率达88.89%,而一般TTC固定阈值方法则预警过早率达81.48%,预警过晚率达70.37%,故该方法对进行车辆危险预警更有效,更符合实际车辆防撞情形,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可为车辆的及时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维英  李明  杜继稳  王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88-12591
利用黄土高原47年降雨型地质灾害资料和相对应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建立诱发地质灾害日综合雨量方程,得出崩塌和滑坡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的临界日综合雨量。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降雨影响系数、日综合雨量,以高时空分辨率自动气象站降雨观测资料和定量降雨预报预警为基础,建立地质灾害逐时动态日预报和逐时预警相互衔接的精细化、无缝隙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通过实例检验表明将降雨型地质灾害动态预报模型和预警模型结合起来应用,提高预报时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