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证明:(1)施用N肥能促进各生育时期拂株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LAI、改善棉株农艺性状、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2)在等N、P、K条件下,与单施无机N相比,绿肥 沼肥 化肥配施对于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增加棉株和各器官干物量、促进不同生育时期棉株各器官干物量合理分配、使棉花生育后期保持最后LAI并降低LAI衰减速度效果较好,绿肥 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较差。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中T4和T3浓度变化及其与日产奶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中国荷斯坦牛泌乳盛,中,末期乳中T4和T3浓度。结果表明:奶牛泌乳盛期乳中T4和T3浓度均明显高于中期和末期,中期和末期之间无显著变化。奶牛在三个泌乳时期中的日产奶量与乳中期,中期与末期之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降解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会 《中国果菜》2014,(12):64-66
本文旨在研究降解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在山东省邹城市峄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内进行,以普通非降解地膜为对照,以3种供试降解地膜为处理,进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A地膜的增温效果较差,其余3种地膜效果差异不明显。从产量来看,PHA地膜的产量最小,但是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高,而另外3种地膜的产量高,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较少。从地膜残留量上来看,普通地膜的残留量最大,其它3种地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可操作性几个方面来看,供试的天壮Ⅱ号膜的效果最好,能较好地满足马铃薯生产需求,解决了对环境污染和不影响产量的问题,是较为理想的地膜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肥料用量与种植密度对出口型毛豆品种台湾753效果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种植密度可以同时对毛豆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 m2以施纯N 10 kg、N∶P2O5∶K2O为1∶0.5∶1.3及种植密度为9 000~11 000株最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产率达6.8%~35.4%,同时表明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5.
邯豆六号(原邯1-62)是以豫豆8号为母本、观18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的特点。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2 a平均产量为2 867.3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10.89%。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68.4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9.48%。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地臭柏种子产量及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林和  张国盛  董智 《林业科学》1998,34(6):105-112
臭柏(Sabinavulgaris)又名叉子园柏、沙地柏等,柏科,园柏属,常绿匍匐针叶灌木。臭柏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黄土丘陵及沙地上。臭柏以其适应范围广、枝叶茂密、萌芽和萌蘖能力强、枝条沙埋或触地后即可萌发不定根等特性,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对三峡库区坡面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农作物秸秆不同覆盖处理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技术,分析了5种不同雨强下不同秸秆覆盖处理的径流、泥沙过程。[结果]坡面覆盖秸秆能推迟坡面初始产流。在小雨强时,秸秆覆盖推迟初始产流显著,但随着雨强的增加,推迟初始产流的作用降低。在坡面下坡段覆盖秸秆推迟初始产流效果优于在坡面上坡段覆盖秸秆。对于产流产沙而言,在坡面上坡段覆盖秸秆与无覆盖差异不显著,但在坡面下坡段覆盖秸秆时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为无覆盖的61.57%~69.1%和14.54%~18.31%,且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效果优于在坡面上坡段覆盖。秸秆覆盖后土壤流失比(SLR)介于0.022~0.611之间,且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而降低,在坡面下坡段覆盖秸秆SLR值在上坡段的1/4。[结论]合理选择农作物秸秆在坡面覆盖的坡位及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与侵蚀产沙,产生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11年引进大田县广平镇试种、示范,表现米质较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再生力强和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天优3301在大田试种、示范的种植表现及作再生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相同密度下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对新疆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品种新玉59号为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相同密度的1穴1株(H1)和1穴3株(H3)2种穴播模式,分析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下,玉米生育期内生物学性状指标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 H3处理在拔节期的叶面积显著大于H1处理。H3在抽雄期、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比H1处理分别高16%、9%,光合势比H1处理分别高18%、25%;H1处理的株高为227.70 cm,茎粗为18.01 mm,比H3处理高11%和5%。H3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比H1处理高1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穴3株(H3)处理的产量为11 825 kg/hm2,较H1增产16%,且显著高于H1处理。【结论】 1穴3株种植模式显著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长,延缓后期叶片的衰老,有助于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抽雄期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提高,促进了玉米的生殖生长,提高了穗粒质量和玉米籽粒产量。在新疆玉米主产区,密度为139 500株/hm2(9 300株/667m2)下,1穴3株种植模式及适宜的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20.
播种密度对不同品种大麦芽苗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皮大麦和裸大麦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芽苗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3 g/100cm2和18 g/100cm2分别为皮大麦和裸大麦芽苗菜生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在此密度下,大麦芽苗菜的经济产量最高,分别为1.51和2.49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