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8篇
  79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特点出发,探讨提出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体系的雏形,并对评价体系的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及项目后评价3个阶段的评价指标加以充实,为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的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业领域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概括了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创新特征,以“七大作物育种为例”分析了创新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为创新方法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提供参考,提高科研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在分析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和性质的基础上,理清了小型农村水利改革的思路。认为:小型农村水利具有工程小、数量多、分布面广,地位重要但易受忽视,涉及范围广、服务功能多、公用性、垄断性、群众性、政策性、公益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强,季节使用、经营管理难等特点。改革的核心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所有权。改革的关键是把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经营管理。改革的实质是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的预测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和防治措施体系的布局,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因其局限性、不合理性以及精度差等问题往往难以实现准确预测。将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到土壤流失量预测中,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坡度、水土保持措施作为影响土壤流失量的主要因子,并以17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和检测样本,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土壤流失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高,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5.
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土壤风蚀量是合理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监测方法和预报模型的研究比较薄弱,一些研究中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文章系统总结土壤风蚀的观测方法和预报模型,根据这些方法和模型的各自特点,分析它们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的适用性。认为测扦法、调查法、扫描法、风蚀盘法、集沙仪法、核素示踪法以及Pasak模型和风蚀流失量公式都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结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测算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产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是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生产建设项目边坡及弃土侵蚀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边坡和弃土侵蚀影响机制,从降雨径流条件、土壤特性、地形及微地貌因子、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等方面,将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总结了国内外边坡和弃土坡面侵蚀在降雨径流条件下,其坡面泥沙剥蚀、运移、沉积过程和坡面水流条件的时空变化;指出在土壤自身特性(包括外来物石砾、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添加物等)条件下,土壤中石砾质量分数是边坡和弃土坡面侵蚀水沙变化的重要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决定坡面径流发生与否,土壤添加物促进土壤团聚过程,增加入渗为主;其次,揭示了坡面地形及其微地貌条件下,影响径流再分配和侵蚀分异特征;最后,对边坡及弃土坡面侵蚀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下,调控径流、削减泥沙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为今后生产建设项目边坡及弃土侵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作出展望,为边坡和弃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松  孙彩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30-333
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农业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对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项目的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中,要求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阐述了农业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传统农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使农业开发项目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国家支持“三农”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该项目存在着施工环境复杂、资金限额控制等因素,项目的投资控制和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在总结项目管理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实际,对项目施工合同签订方式进行必要分析和比较.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交通临时用地复垦及利用决策,可以有效衔接交通建设、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爱高速公路为例,综合利用多指标评价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基于资源、成本和效率相统筹的交通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及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临时用地利用适宜性指数测算及分级评价,从而确定交通项目临时用地的最佳利用方向和模式。结果表明:1)崇爱高速公路临时用地适宜复垦的评价单元共有11个,面积25.72 hm2;适宜恢复为原地类的评价单元共有16个,面积30.95 hm2,适宜探索其他利用方向的评价单元共有21个,面积53.54 hm2。2)本研究根据交通项目临时用地的特征差异,提出了保留建设、闲置再开发和公共设施补足等3种交通项目临时用地利用方向。实践证明以上研究符合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和产业用地需求实践。综上,本研究构建的交通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及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为提高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缓解乡村用地矛盾、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