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48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4篇
  51篇
综合类   294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鹅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揭示牧草摄食量与鹅肉α-亚麻酸(ALA)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50羽14日龄长乐灰鹅,分成5个处理,饲养期60 d。各处理饲粮中黑麦草干物质比例分别为: 0.00%(CK),5.42%,11.92%,19.52%和27.24%。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提高,鹅肉AL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试验各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90%,197.24%(P<0.05),393.10%(P<0.05)和304.83%(P<0.05);PUFA/SFA显著上升(P<0.05);n-6PUFA/n-3PUFA显著下降(P<0.05)。鹅肉ALA相对含量与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曲线回归模型方程为:y=0.270+0.106x-0.002x2(F=22.99**)。当饲粮中黑麦草的干物质比例在0%~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黑麦草的比例超过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转而呈下降趋势。说明黑麦草中的ALA能够通过摄食消化过程沉积到鹅肉中。  相似文献   
122.
 为了研究α–甘露糖苷酶(α-Man)基因在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应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分别将含有甜瓜α–甘露糖苷酶基因超表达载体pPZP221-Man、两个RNAi载体pART-Man1和pART-Man2的农杆菌菌液注射至甜瓜绿熟期果实,通过观察果实成熟表型初步鉴定该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菌液浓度OD600 = 1.2时果实表型比率最高,在果实蒂部表型居多。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与非注射部位相比,注射超表达载体部位的组织α–甘露糖苷酶活性较高,而注射RNAi载体的组织α–甘露糖苷酶活性较低。RT-qPCR结果显示,与非注射部位相比,注射pPZP221-Man的部位α-Man基因表达约是对照的1.2倍,而注射pART-Man1和pART-Man2的部位α-Man基因的表达均有所下降,分别是对照的47%和37%。同时对甜瓜果实成熟相关的6个候选基因在注射部位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注射超表达载体的果实部位均上调表达;而在注射两种RNAi载体的果实部位均下调表达。这些结果表明甜瓜α–甘露糖苷酶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具有促进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大蕉枯萎病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生严重,为了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蔓延,生产上急需明确大蕉枯萎病的病原。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华南地区的12株大蕉枯萎病病原菌及19株包括1号及4号生理小种的单孢菌株,以来源于澳大利亚的1号、2号、3号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以及4株非病原尖孢镰孢菌作对照,通过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测定、4号小种(Foc 4)及热带4号小种(TR4)的分子特异检测、以及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大蕉枯萎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我国华南地区不同来源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遗传发育关系及致病性分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大蕉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1号生理小种或者是与1号生理小种亲缘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的系统发育谱系,该谱系可能为 1 号生理小种变异演化而来;(2)大蕉枯萎病病原菌对大蕉和粉蕉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但不能侵染香蕉;我国的1号小种存在一定的分化,其中有一个类群只能感染粉蕉,另一个类群既能感染粉蕉也能感染大蕉;(3)大蕉与粉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在致病性及遗传发育关系上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和分化。  相似文献   
124.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的偏嗜性,通过SOEing法合成改造后的抗菌肽Cryptonin基因片段。基因克隆到pGAPZα-A质粒中,获得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Cryptonin。经酶切分析、PCR和测序鉴定证明载体构建成功。表达载体的正确构建为Cryptonin的高效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5.
Porcine corpora lutea (CL) fail to show a luteolytic response to prostaglandin-F-2α (PGF-2α) (ie, luteolytic sensitivity, or LS) until ∼day 13 of the estrous cycle.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in kinase C (PRKC) in PGF-2α signal transduction,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limiting levels of 1 or more PRKC isoforms may explain the lack of LS before day 13.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by examining expression of mRNA and protein, and the cellular localization patterns of the 11 PRKC isoforms throughout the porcine estrous cycle, to determine whether PRKC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and thu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rol of the acquisition of LS in the pig.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show that for most PRKC isoforms (ie, PRKC alpha, beta 1, beta 2, delta, epsilon, theta, iota, and zeta), mRNA was maximally expressed on day 7 or day 10 (protein kinase D1 only) of the cycle, whereas PRKCs gamma, eta, and lambda were unchanged. At the protein level, only PRKC epsilon (PRKCE) significantly changed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and was elevated on day 13 (versus days 4, 7, and 15; P < 0.05). By immunofluoresence, most PRKC isoforms, including PRKCE, were localized to steroidogenic large luteal cells (LLC) and small (nonendothelial cell) luteal cell subtypes (SLC). In conclusion, since the increase in PRKCE protein expression (day 13) occurred coincidentally with the onset of LS (≥day 12), these results support a potential role for PRKCE in control of the acquisition of LS in the pig.  相似文献   
126.
试验研究了豆粕日粮和含5%~8%棉粕的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试验Ⅰ为肉仔鸡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AA商品代肉仔鸡公雏67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棉粕和豆粕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对42日龄肉仔鸡体增重分别提高了4.35%和3.49%。试验Ⅱ为排空强饲代谢试验。结果显示:豆粕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增加蛋公鸡色氨酸真消化率(P<0.001),对其他氨基酸消化率无影响。添加α-半乳糖苷酶的豆粕的,真代谢能值与不添加酶的相比,提高了4.69%(0.51MJ/kg)。本研究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提高了色氨酸真消化率和真代谢能,有利于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7.
α-呋喃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种新型食品抗菌剂α-呋喃丙烯酸,初步研究了其抗菌活性.抑菌试验表明,α-呋喃丙烯酸对常见的5种食品污染菌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延长微生物生长迟缓期,缩短对数生长期和降低稳定期的微生物生长总量,抑菌效果优于苯甲酸和山梨酸.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HPE)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分别灌胃给药(贯叶连翘提取物高剂量组100 mg/kg、低剂量组50 mg/kg和病毒唑组10 mg/kg),0.2ml/次,2次/d,5 d后摘眼球放血处死动物,摘出全肺,低温条件下制成肺匀浆,离心后取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小鼠治疗前后肺组织中IFN-γ、TNF-α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贯叶连翘提取物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NF-α显著降低(P<0.05),IFN-γ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机体抗感染免疫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9.
胎衣不下奶牛胎盘中TNF-α和IL-10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胎衣不下奶牛胎盘组织中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集健康奶牛和胎衣不下奶牛的胎儿胎盘,制备胎盘组织匀浆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TNF-α和IL-10含量。[结果]胎衣不下组奶牛胎盘组织中的TNF-α含量高于健康组奶牛,差异极显著(P〈0.01);IL-10含量低于健康组奶牛,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TNF-α和IL-10的含量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0.
对水牛α-乳清蛋白基因的3’端调控区进行了PCR扩增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比较了水牛和牦牛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牛α-乳清蛋白基因3’端序列与牦牛该基因在641bp的序列中存在34bp的差异,同源性为94.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