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5篇
  46篇
综合类   761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08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茶叶》2009,35(3):192-193
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首次采取了主场城市活动机制,杭州有幸成为首个主场城市,这对于处于西湖申遗关键期的杭州是个绝佳的展示机会。希腊、塔吉克斯坦、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和俄罗斯、乌克兰、尼日利亚、墨西哥、捷克等国的14位外交使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浙江省副省长葛慧君、副秘书长冯波声,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蔡奇、副市长张建庭等出席了开幕式。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62.
宝鸡市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宏卫 《中国蚕业》2007,28(3):71-72,74
宝鸡市是神农炎帝故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宝鸡市以国内"东桑西移"和本地"出滩上山"的发展战略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相似文献   
6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丝绸及丝绸制品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特需品.随着蚕桑技术的西传,新疆地区的高昌、龟兹、疏勒等地的丝织业逐渐兴起,著名的如"龟兹锦"、"高昌锦"、"疏勒锦",甚至在一些地方蚕丝及其制品被列为向中央王朝交纳贡赋之首.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新疆的蚕桑业一直在缓慢地发展着,到了清朝后期由于社会动荡,社会经济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直到清末新疆建省后蚕桑业才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64.
叶夏裕 《中国蚕业》2009,30(1):111-113
养蚕业起源于中国,并贯穿于我国所有的历史朝代,不仅历经5000余年而不衰,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历史的久远还是传播之广泛,都体现了养蚕业生命力之强盛,就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近10年中,还曾出现过世界性的蚕丝热,使蚕茧产量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相似文献   
65.
公益性数字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模式,是文化创新的重大举措,它的发展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论文通过研究,探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从资源、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6.
前不久,在举办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开幕式主会场的成都金牛非遗国家公园内,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并凸显非遗主题的中国结、皮影、青花瓷等花雕多达16个,用50余万盆一品红、万寿菊、西洋鹃等各色时令鲜花组成的立体花雕造型,  相似文献   
67.
2007年6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目24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这是我国花卉界中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68.
古树是绿色“活文物”,是自然文化遗产中的奇葩。其独特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生命科学研究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9.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传统的舞蹈,载歌载舞表现哈萨克族游牧生活中的生活状态及豪爽、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现已申报第三次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8月30日,青河林场精心的组织和排练,并定制了民族特色的服装参加了由青河县举办的哈萨克族舞蹈“卡拉角勒哈”万人展演活动。展演活动有13288人参加,已成功申报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这次的展演是青河各族人民向祖国60周年庆典的贺礼,展现了青河林场职工团结一致,共建和谐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0.
徐小丽 《茶叶》2007,33(1):50-52
茶叶在安康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安康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早在唐朝就曾作贡茶供宫廷享用,北魏时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中亚、西亚。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陆羽将安康产茶区划归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