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405篇
农学   401篇
基础科学   37篇
  79篇
综合类   2661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621篇
畜牧兽医   373篇
园艺   823篇
植物保护   66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重阳木锦斑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依照柯赫氏法则,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首次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红豆草疑似黄萎病的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蘸根接种法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同时,首次在室内条件下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最适温度、酸碱度以及碳源、氮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沙尔沁基地红豆草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菌,菌株具有较宽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25℃,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pH值范围分别为7~10和5~6。在碳源选择上,大丽轮枝孢菌在可溶性淀粉上的生长速度最快,而蔗糖最有利于其产孢。在氮源选择上,大丽轮枝孢菌在牛肉膏和L-脯氨酸上的生长速度较快,且L-脯氨酸最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83.
对聚羟基丁酸酯球晶细观结构与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构建的显微数字相关分析系统,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研究了晶态高聚物聚羟基丁酸酯(PHB)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提出PHB球晶在正交偏振光场下形成的同心圆环,不是源于球晶径向晶片周期性扭曲所产生的消光现象,而是由于PHB球晶台阶式生长或螺旋式生长的新观点;用光弹性原理与试验技术对黑十字现象及球晶台阶式的生成进行了阐述;通过试验,发现了球晶结晶度、球晶尺寸对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84.
为明确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潜能,在温度分别为19、22、25、28和31℃、相对湿度均为(85±5)%、光周期均为16 L∶8 D条件下测定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偏好性、捕食功能反应及自身干扰反应。结果表明,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幼螨和第1若螨具有嗜食性,对其捕食选择系数分别为2.22和1.27,均大于1.00,对二斑叶螨卵、第2若螨和雌成螨捕食选择系数分别为0.61、0.68和0.22,均小于1.0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在19~31℃范围内,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日捕食量和捕食能力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8℃时达到最大值;而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处理时间随着温度升高呈先缩短后延迟的趋势,在28℃下处理时间最短。在相同温度下,草栖钝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和第1若螨的捕食作用较强。在有限的捕食空间和二斑叶螨密度固定的条件下,草栖钝绥螨单头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说...  相似文献   
85.
田甜  张妍  张友军  苏奇  王少丽 《植物保护》2023,49(4):302-308
二斑叶螨寄主植物范围极广, 但其对百合科蔬菜造成危害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采集了来自北京海淀百合科蔬菜蒜和葱上的2个二斑叶螨种群, 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2个种群对阿维菌素呈现出极高水平抗性, 对哒螨灵为中等以上抗性(LC50>5 000 mg/L), 对新型药剂联苯肼酯?虫螨腈和腈吡螨酯也表现出中等到高水平抗性?抗性基因突变频率检测发现, 与阿维菌素抗性相关基因G314D和G326E位点以及和哒螨灵抗性相关基因H92R位点的突变频率均高达100%, 为纯合抗性种群?因此, 本研究所测试的2个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单剂的敏感性极低, 需慎重选用这2种药剂, 而3种新型杀螨剂联苯肼酯?虫螨腈和腈吡螨酯在田间需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6.
大豆高产优质施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等量籽粒产量),生产100kg大豆约吸收6.5~8.5kg N,1.8~2.8kg P2O5,2.7~3.7kg K2O,3.5~4.8kg CaO,1.8~2.9kg MgO,4.5~9.5g Zn。二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高峰在花荚期,N、P、K的60~70%在在此期吸收,而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三是总氮源的40~60%来源共生固氮,而共生固氮又受土壤N、P、K、Ca、Mo、Zn等及土壤PH值影响。四是大豆成熟阶段营养器官的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N、P、K分别达58~77%,60~75%,45~75%。大豆施用N、P、K、Zn、Mo、B肥均显著提提高产量,合理配合施用可达到180~300kg/亩。N、P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K与Zn提高脂肪含量,P、K、Zn、Mo及少量N肥可提高结瘤固氮率。N、P、K和多种微肥可减轻东北连作大豆的不利因子危害,大幅度增加产量。大豆高产施肥,一是根据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数量,二是有机肥与N、P、K肥及多种微肥配合施用,三是注重前茬作物施肥,增肥土壤,四是根据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大豆品种特性确定施肥数量、方法、时期。中等肥力高产施肥一般应施用N 8,P2O5 4,K2O 4,ZnSo4 1.5(kg/亩),钼酸铵20~30g/亩,P、K、Zn用作底或种肥,N肥钼肥种肥花期追肥各半,另于花荚期喷施P、N、Mo肥二次  相似文献   
87.
葡萄斑叶蝉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是葡萄园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背面刺吸危害,被害叶片表面最初表现苍白色小斑,严重危害时白斑连片,叶片黄白色提早落叶,使树势迅速衰败,果实干瘪,其分泌物污染果面失去商品价值,使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葡萄斑叶蝉  相似文献   
88.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快速复壮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小斑病 (BipolarismaydisNisikadoetMiyake)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引起该病的玉米小斑病菌 (Bipolarismaydis)存在T ,C ,O三个生理小种。其产生的Hm 毒素在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发现本实验室保存的C小种菌株无论是产孢量还是致病力方面 ,在PDA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后 ,均存在退化现象。在此将介绍快速使C小种菌株复壮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 1 培养基的制备PDA培养基 :称去皮马铃薯 2 0 0g ,加水 10 0 0mL ,煮沸 2 0min ,过滤 ,加水…  相似文献   
89.
基于方向一致性特征的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这2种病斑颜色特征相近、形状特征不明显,但在方向分布的一致性上却存在较大差别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方向一致性描述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向核与图像卷积得到多个方向图和边缘,对每个方向图依据边缘图进行统计得到图像的方向分布直方图;并计算方向分布直方图的标准差,作为图像方向分布的一致性特征。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抑制噪声影响,得到的结果符合图像的实际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对小麦病斑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于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的病斑识别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向一致性特征使条锈病与白粉病的区别度较大,准确识别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90.
杨华 《科学养鱼》2006,(5):26-26
笔者在漠斑牙鲆淡水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后期死亡率偏高,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将养殖情况作此总结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一、漠斑牙鲆淡化养殖死亡情况及防治过程2004年4月从山东引进盐度为30的漠斑牙鲆鱼种1500尾,平均体长15.8厘米,平均体重45克/尾。引进后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