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70篇
  35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01.
以吐鲁番7 a生‘无核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伏板密度对‘无核白’生长动态的影响,旨在找到合适的光伏板密度,为葡光互补新型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随着光伏板密度的增加,‘无核白’葡萄的芽、枝叶和果实的生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轻度遮阴条件下(C1),‘无核白’葡萄的芽、枝叶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均优于全光照(CK);轻度遮阴有利于缓解夏季高温强光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危害,但过度遮阴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综合考量不同密度光伏板下葡萄的芽、枝叶和果实生长趋势变化情况,建议在吐鲁番地区推广葡光互补栽培模式时,选择光伏板间隔1.5 m为宜。  相似文献   
502.
长链酰基Co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LACS)催化游离脂肪酸合成酰基CoA,在植物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向日葵中筛选并克隆得到1个LACS家族基因HaLACS9,同源比对表明HaLACS9具有LACS酶的保守结构域,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莴苣(Lactuca sativa)和刺菜蓟(Cynara cardunculus) LACS9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亚细胞定位预测HaLACS9定位于叶绿体。HaLACS9启动子区含有多种逆境及激素响应相关元件。qRT-PCR分析表明, HaLACS9在向日葵多个器官中表达,在花后10 d的种子中优势表达。干旱、盐、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处理均能诱导HaLACS9基因在向日葵根、茎和叶中的表达。分析HaLACS9在向日葵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发现, HaLACS9在向日葵种仁发育早期高水平表达,与籽油的快速积累密切相关。随着种子发育和籽油积累速率的减慢,HaLACS9转录水平呈下降趋势。缺陷型酵母互补试验证明HaLACS9具有酰基CoA合成酶活性,并且油酸是...  相似文献   
503.
MKK9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是在植物细胞响应外界胁迫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酶。为深入研究苹果MKK9的相关功能,以红肉苹果‘黛红’为材料,克隆到MdMKK9基因CDS序列,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苹果cDNA文库,并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体内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和体外Pull-down试验进行MdMKK9互作蛋白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苹果cDNA文库的筛选,共获得11个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的候选互作蛋白;选取花青苷合成相关蛋白MdCHS及氮胁迫调控相关蛋白MdSPX3进行酵母双杂交、体内BiFC及体外Pull-down试验,结果证明MdMKK9可与MdSPX3互作。  相似文献   
504.
佘权威  卫魏  张廉灏 《农业工程》2022,12(11):68-71
藏北草原退化源于干旱,藏北草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但不能被有效利用,通过多次尝试,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藏北干旱牧区灌溉的节能系统,采用混合式风光互补系统发电,是创新型清洁发电,具有节能、占用面积小、覆盖面积大及利于藏北地区灌溉牧区等优势,真正体现了小身板、大力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5.
干旱的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准确预测干旱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1960—2019年新疆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数据,计算1、3、6、9、12个月及24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ARIMA组合模型和CEEMD-LSTM组合模型。通过4种模型对多时间尺度SPI序列进行预测,确定各模型在干旱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4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均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24个月时间尺度时达到最高;(2)CEEMD能够有效平稳时间序列,各时间尺度下,组合模型均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相较单一模型更适用于干旱预测;(3)4种模型预测结果精度由低到高分别为:LSTM、ARIMA、CEEMD-LSTM、CEEMD-ARIMA(决定系...  相似文献   
506.
准确掌握流域水-风-光多能源互补规律对于指导清洁能源规划布局、开展多能互补调度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出了龙羊峡地区典型年的水-风-光出力逐日标准化数据的多个统计量,据此分析了水-风-光出力在长期时间尺度下的互补特性。建立了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水-风-光三能源出力互补性评价指标,根据龙羊峡地区典型年的水-风-光出力逐日标准化数据,在长期时间尺度上对龙羊峡地区的水-风-光出力互补特性进行了重新定量评价,并与数理统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印证。此外,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典型日出力特征辨识模型,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对水-风-光出力互补规律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龙羊峡地区的水-风-光出力在长期时间尺度上的互补特性较强,春冬季节水电出力较小,风光出力较大,而夏秋季节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2)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水-风-光三能源出力互补性评价结果为“较互补”,与数理统计方法结果一致;(3)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对水-风-光互补特性评价影响显著,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水-风-光出力互补规律呈增强的趋势,具体体现为:季节互补特性强于...  相似文献   
507.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分析了我国农光互补模式研究态势。结果表明,农光互补模式相关研究热度在2013年开始迅速增加,期刊文献来自251种期刊,说明相关研究涉及面广,但高影响力论文较少。国内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众多,但皆表现出实力不强、研究年限短等特征。从研究内容上看,能源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占比较高,各地区具体的农光互补模式效益分析也较多,但对于各类农光互补模式的配置结构、数量动态、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的研究仍然很少,大部分实践模式都是基于传统农业生产经验进行构建,缺少科学试验对比与设计。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农光互补相关实践在各地区发展迅速,但研究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08.
藏北草原的退化源于干旱,藏北草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但不能被有效的利用,通过多次实验设计,我们研究出了一套适用于藏北干旱地区牧区灌溉的节能系统装置:混合式风光互补系统发电装置,本装置基于创新型的清洁发电,具有节能,占用面积小,覆盖面积大,利于藏北地区人民灌溉牧区等特点,真正体现了小身板、大力量。  相似文献   
509.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CN5(general control non-repressible 5)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筛选出与VvGCN5互作的蛋白,以期为进一步构建VvGCN5在葡萄生长发育中的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VvGCN5的蛋白二级结构、基因结构、功能域、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抗逆的表达量和时空表达进行分析,并在烟草中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VvGCN5表达位置。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VvGCN5互作的蛋白,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进行验证。[结果]VvGCN5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构成,含有10段内含子序列和11段CDS序列,具有Acetyltransf_1和Bromodomain结构域,以及ARE、GT1-motif、TGACG-motif、CAT-box、CGTCA-motif等顺式作用元件。通过查询GEO数据库发现VvGCN5可能受到光照和灰霉病的影响。VvGCN5主要表达于葡萄的成熟茎、萌芽初期、心皮、种子中。亚细胞定位发现VvGCN5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此外,以pG...  相似文献   
510.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是一类广泛存在生物体中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其在生物膜上以同源或异源四聚体的形式起作用。根据序列相似性及亚细胞定位,植物水通道蛋白可分为PIP (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TIP(tonoplast intrinsic protein)、NIP(NOD26-like intrinsic protein)、SIP(small basic intrinsic protein)和XIP(X intrinsic protein)等5大类,其中,PIP定位在细胞膜,是介导细胞间水分跨膜运输的主要通道。橡胶树最早起源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是目前天然橡胶的主要商业来源。与其他植物相比,橡胶树除蒸腾耗水外,周期性的割胶活动也会造成水分的大量流失,因此,水分平衡对于橡胶树尤为重要。为揭示橡胶树水分平衡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技术对1个PIP类水通道蛋白基因HbPIP1;1进行克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多聚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编码区长864 bp,预测编码287 aa,其理论分子量为30.80 kDa、等电点8.59、不稳定系数49.27、脂肪族指数22.34、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639,属于不稳定的疏水型碱性蛋白;蛋白含有水通道蛋白家族特有的MIP(major intrinsic protein)结构域及6个典型的跨膜螺旋,每个螺旋的残基数介于20~23之间。研究构建了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载体,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烟草叶片进行了瞬时转化。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HbPIP1;1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与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的结果一致。在烟草叶片中的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显示,HbPIP1;1蛋白自身不能互作,这进一步得到了点对点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的证实。以上结果表明HbPIP1;1蛋白可能通过异源互作的方式参与橡胶树水分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