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升南瓜病毒病的防治与优质栽培技术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升南瓜属粟南瓜类型,成熟后橙红色,扁圆形,大小均匀,果实整齐,其皮薄、果肉厚、纤维少、质细糯、昧甘甜、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因而商品性极佳,且贮藏性好,是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保健蔬菜。近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元谋、玉溪等地,将东升南瓜作为冬季订单农业、开发出口创汇、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项目之一。但在优质东升南瓜生产中常受到多种病虫的侵害,特别是病毒病和传毒媒介害虫的危害,严重时致使植株萎蔫枯死,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保障东升南瓜正常生长,生产出优质适产的东升南瓜,提高产品质量及商品性,在总结东升南瓜栽培管理经验,找出生产中存在植保技术问题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冬季东升南瓜种植适宜气候特点、生产状况、东升南瓜病毒病及传毒媒介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和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62.
转基因技术为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综述国内外在小麦抗BYDV的转基因研究进展。探讨目前主要基于BYDV自身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以及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进行的抗BYDV小麦转基因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未来培育抗黄矮病小麦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3.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水稻矮缩病是不同病毒引发的几种植株矮缩症状的总称。为全面了解该病媒介昆虫的传毒机制,对水稻普通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锯齿叶矮缩病毒和草状矮化病毒引发的水稻矮缩病的媒介昆虫及其传毒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5.
室内试验证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测也未发现SRBSDV阳性植株,结果证实SRBSDV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相似文献   
66.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我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  相似文献   
67.
洪泽湖农场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与危害逐年上升,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4年麦田越冬灰飞虱虫量大,是去年同期的10倍,带毒率达31.3%,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呈特大流行趋势,流行程度超过过去。对此,我们从去年秋季开始对在冬麦田越冬的传毒媒介开展定点定期虫口密度及发育  相似文献   
68.
介体条沙叶蝉传播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wheat blue dwarf,WBD)属于翠菊黄化组三叶草绿变亚组植原体(16SrⅠ-C),由介体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 L.)专化性传播。通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接种小麦、长春花和带毒条沙叶蝉体内有大量植原体,而在健康植物组织、无毒条沙叶蝉和带毒条沙叶蝉所产卵中未见植原体的存在。通过介体传毒试验和PCR检测发现,条沙叶蝉最适获毒期为7 d,植原体在虫体内的潜育期为1 5~1 7 d,接毒期为2~3 d。条沙叶蝉一旦获毒可终生持毒和传毒。不同虫态的条沙叶蝉带毒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寄生植物的种类影响其带毒率。  相似文献   
69.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顽固性病毒病,近年来,由于该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2004年年底残存的灰飞虱经整个冬春季,个体携带病毒量剧增,群体带毒率高,经第一次繁殖后虫群数量也剧增,对水稻幼苗造成巨大危害,秧苗一旦被传染病毒,轻则造成大面积死  相似文献   
70.
泡桐抗丛枝病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元线性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分析表明,在形态特征,组织机械,生化物质,传毒昆虫因素中,茶翅蝽对泡桐丛枝病发病率高低的影响最显著,是泡桐丛枝闰闰原菌(MLO)的主要传毒昆虫,从而指出了在选择泡桐抗丛枝病优良天性系的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叶背多毛,叶片厚实且单宁含量高的泡桐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