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7篇
  21篇
综合类   66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333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闽西地区2013年以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收集了闽西不同地区的14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C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99.7%,而与Bartha疫苗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6%~93.8%。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14株PRV分离株和近年来国内分离的PRV毒株gC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性氨基酸替换,其中最有特征性的是aa52~aa61,aa63~aa69位和aa186~aa194位氨基酸的替换和插入。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株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分支中,且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分支,而与Bartha疫苗株存在很大差异,亲缘关系较远。抗原表位预测分析表明,PRV闽西分离株与Bartha疫苗株相比发生了抗原漂移,该差异是否预示闽西地区流行株正在向远离疫苗株的方向变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为了确诊一起绵羊伪狂犬病的发生,采集送检病羊的皮肤、脾脏、淋巴结、脑等组织器官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和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扩增出了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g E基因片段。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定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为了进一步了解此次疫情中PRV g E基因的分子特征,特对PCR扩增产物进行了连接、转化和测序分析。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亚洲各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基因同源性高达98.4%-99.4%,与欧洲、美洲分离株同源性相对较远,分别为97.0%-97.2%、97.2%-97.3%;g E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在g E蛋白的第48位和第492位各存在1个天冬氨酸的插入,与我国当前流行的伪狂犬变异株相同,同时在当前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基础上又出现了新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如L49P、P160T、V406G、G445R,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综合诊断确定该病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为我国绵羊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胶体金标记SPA蛋白作为金标垫,以重组g E蛋白和猪Ig 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肉眼于15 min内即可判定结果,检测PCV-2、PRRSV、PEDV、CSFV、PPV、PRV疫苗毒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PRV野毒阳性血清的灵敏度达1∶1 280,与IDEXX g 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5.31%,室温条件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以上。本研究研制的PRV野毒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检测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特别适合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流行毒株的分子遗传变异及毒力特点。对1株分离自1个接种了Bartha-K61疫苗的规模猪场的PRV ZJ株进行了主要糖蛋白基因序列(gB、gC和gE)的测定分析及对6周龄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遗传变异分析显示,该毒株与我国2012年后的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具有变异毒株基因特征,但gE基因的510位氨基酸出现了不同于变异株的独特变化S510G。ZJ株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攻毒小鼠呈现典型的神经症状,以100 LD50感染小鼠,第5天死亡率达100%。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该病毒的毒株变异特点与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大的DNA病毒,编码蛋白众多,其中一些具有酶功能,涉及病毒复制、蛋白调控和核苷酸代谢等。本研究在实验室已有的PRV感染性克隆pBAC-PRV基础上,利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Tn5转座子随机插入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中,获得病毒复制相关功能基因UL9的突变体。将UL9基因突变体转染Vero细胞,获得重组病毒vPRV-Tn5-UL9。通过病毒空斑实验和多步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对vPRV-Tn5-UL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可在体外传代,但病毒的增殖速度显著降低,这表明UL9基因为PRV复制非必需基因,但对病毒复制增殖存在重要影响。此外,动物试验显示,vPRV-Tn5-UL9失去对小鼠的致死能力。本研究成功利用体外转座技术获得了PRV的UL9突变病毒,为构建重组病毒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研究PRV复制机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猪伪狂犬病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98.
猪弓形虫病为重要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伪狂犬病可引起仔猪腹泻、呕吐及神经症状,对养猪业危害巨大。近期,河南省遂平县某小型养猪场繁殖母猪出现高热、流产及死胎等症状,仔猪腹泻、呕吐及神经症状,部分仔猪死亡。通过观察发病猪群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技术,确诊为猪伪狂犬病和弓形虫病混合感染所致。根据诊断结果,对发病猪群进行隔离,部分发病严重猪群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对全场猪群紧急免疫接种伪狂犬病毒疫苗(HB-98株)及磺胺类药物治疗等措施。3周后回访,该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极度兴奋和意识障碍,最后局部或全身麻痹死亡.人和各种畜禽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尤以食肉动物(犬科和猫科)最易感.2004年,我市灵山县发生一起乡村"草药兽医"在诊治一头病牛时被感染狂犬病毒而导致死亡的案例,现将该案例的有关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近来,猪伪狂犬病在各地养猪场中发生较多,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仔猪以呈现神经症状为主,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各龄病猪不出现剧痒症状,多发生于仔猪和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