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34篇
  91篇
综合类   1062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659篇
园艺   14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N,O-羧甲基壳聚糖对鸡的急性毒性,评价该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最大浓度的N,O-羧甲基壳聚糖(10.5%),按20ml/(kg·bw)(2.1g/(kg·bw)/次)剂量24h内给鸡灌服;【结果】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各组试验鸡全部存活,临床、剖检均未见到异常变化,测不出LD50,根据新药审批办法中关于急性毒性的要求,进行最大耐受量的测定。鸡灌服给予N,O-羧甲基壳聚糖的最大耐受量为10.5g/(kg·bw),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3500倍;【结论】N,O-羧甲基壳聚糖毒副作用很小,临床可以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02.
黄月琴  盛玮  郭春凤  谢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33-18235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I-MCP)、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聚糖3种保鲜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菜用大豆的保鲜效应。[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茉莉酸甲酯和壳聚糖溶液对菜用大豆荚进行处理,在(1±1)℃条件下,定期测定其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5%壳聚糖处理的豆荚保水性最好,失重率和腐烂率最小;1μmol/L 1-MCP处理的豆荚叶绿素含量在贮藏期间损失是最小的;10μmol/L Me-JA处理的大豆在VC和蛋白质含量变化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结论]菜用大豆保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将河豚鱼宰杀、清理、分块,用浓度分别为0.5%、1.0%、1.5%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水溶液浸泡鱼肉后,分装放入4℃的冰箱中冷藏,研究不同浓度O-CMC对冷藏条件下河豚鱼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O-CMC能较好地维持河豚鱼的鲜度,抑制细菌的增长,延缓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三甲胺(TMA)及pH的升高。其中1.0%O-CMC对河豚鱼保鲜效果最好,在4℃冷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河豚鱼的保藏期。  相似文献   
104.
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冷藏带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作用机理,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了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测定了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活力、细菌生长曲线、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的稳定性,对细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与MBC分别为1.6 mg/ml与3.3 mg/ml,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经2倍最小杀菌浓度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后,细菌未出现对数生长期;菌液在260 nm处的吸光值明显升高,菌体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菌体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升高,菌体细胞壁通透性增大;菌悬液的电导率值明显增大,细胞膜稳定性受损。细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复合生物保鲜剂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菌体细胞开始出现皱缩、扭曲变形、表面粗糙和布满泡状物及细胞壁塌陷等现象。表明复合生物保鲜剂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内环境和细胞膜稳定性,影响了细菌的正常生长;并且通过影响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物的排出,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提高膨润土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氢氧化钠和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分别得到碱改性膨润土(B-NaOH)、壳化膨润土(B-CS)和壳化碱改性膨润土(B-NaOH-CS)。以钠基膨润土(B)为对照,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3种改性膨润土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 B-NaOH-CS中出现了强N—H吸收峰以及增强的C—H对称弯曲峰,同时B-NaOH-CS表面片状结构卷曲分散,层间孔隙增多,比表面积是其他膨润土的1.2倍以上。当Cr(Ⅵ)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B-NaOH-CS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1.03 mg·g-1,分别是B-CS、B-NaOH的1.26、1.84倍。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过程,Langmuir等温模型优于Freundlich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H>0、△G<0、△S>0,表明膨润土吸附Cr(Ⅵ)为吸热、自发、无序反应。B-NaOH在pH=7.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B-CS、B-NaOH-CS在pH = 3.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结论 B-NaOH-CS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膨润土对去除Cr(Ⅵ)污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高分子阳离子多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及虾、蟹等甲壳动物外壳中。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在农业中,它不仅具有果蔬保鲜、种子包衣等用途,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被开发应用。壳聚糖能诱导植物的多种抗病性反应[1~4],对许多病原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5~8]。此外,壳聚糖具有无毒、施用后可被土壤微生物完全降解,不会对土壤微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优点[9]。近年来,关于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反应的研究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但有关壳聚糖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影响则未见系统报道。本文以3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获得了一些新资料,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对壳聚糖的降解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壳聚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方法:测定反应液的粘度并用高压液像色谱(HPLC)分析壳聚糖水解的产物。结果:在18℃下水解180min后,壳聚糖溶液的粘度下降百分率为62.41%。水解的产物有氨基葡萄糖和它的二糖、三糖和四糖。水解反应随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结论: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催化壳聚糖降解。  相似文献   
108.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蛋白、几丁 ,是一种N -乙酰基 -D -氨基葡萄糖。通过β - (1,4 )甙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 ,它分布极广 ,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化合物 ,估计每年生成量有 10亿吨[1] 。甲壳素大量存在于虾蟹等海洋节肢动物的甲壳中 ,也存在于低等动物、菌类、昆虫、藻类的细胞膜和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2 ] 。早在 1811年 ,法国人H .Braconnot就从菌类中提取出了甲壳素 ,185 9年Rouget把甲壳素与KOH溶液共煮发现了壳聚糖[2 ] 。早年由于甲壳素有强的结晶结构 ,不溶于一般溶剂 ,限制了其应用 ,致…  相似文献   
109.
壳聚糖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油松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量均增高,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浓度效应;在最适浓度(0.2)时其活力指数是对照的2.2倍;用壳聚糖处理正在生长的幼苗,其叶绿素、干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高了54.4、46、47.7、37.8;而NO-3-N含量降低,同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不仅能促进种子萌发,也能增强幼苗的光合能力和对无机氮素的同化利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最终的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  相似文献   
110.
不同贮藏温度和保鲜处理对黄秋葵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后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秋葵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保鲜剂对黄秋葵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台湾“五福”黄秋葵为试材,分别置于低温((4±1)℃、(9±1)℃、(14±1)℃)和常温((20±1)℃)条件下贮藏,研究温度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1.0%壳聚糖、5.0 mmol/L水杨酸、0.5片安喜布、5%O2+8%CO2处理黄秋葵,研究保鲜处理对其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9±1)℃贮藏组的保鲜效果最好,显著改善了贮藏期间黄秋葵的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VC含量、L值、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MDA含量、细胞膜相对电导率;4种保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秋葵的SOD、POD、CAT活性,并维持其活性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同时,显著抑制黄秋葵果实MDA含量的升高。通过研究发现,壳聚糖涂膜液处理组的效果最佳,水杨酸处理组次之并优于1-MCP处理组,气调处理组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