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生态文化特征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赞  彭重华  吴毅 《广东园林》2007,29(6):8-11
简要介绍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佛教寺庙园林的生态文化特征,总结出佛教寺庙园林生态文化特征的现实意义,即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旅游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82.
诗歌的意境     
意境说诗歌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王昌龄“三境”说开“意境说”理论之先河;皎然的贡献在于将“三境”统一为一体,推进了“意境说”理论的发展;司空图“四外”说全面深刻地表述“意境”之内涵,对“意境说”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严羽“以禅喻诗”选取了一个独特视角,开辟了“意境说”的新境界;王夫之“情景结合”学说,王士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使“意境说”臻于完善,标志着“意境说”诗歌理论的最终完成。“意境说”的形式受到佛老思想的浸染和影响,禅宗与“意境说”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境”有两种境界:其一是情景交融;其二是“境外之境”。  相似文献   
83.
李伟 《森林与人类》2002,22(12):29-31
神秘的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西南两面与印度交界,西北端与克什米尔相邻,三面环山,平均海拔4000米。1630年,这个曾经在西藏西部上演过悲壮剧目的王朝,无情地被拉达史人所灭亡,只余下无数古堡废墟,静静地伫立在漫漫黄沙之中。在高原神圣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用智慧和野心以及各种手段制造的一阵阵风云事端永远不会改变它的面目,它与日月星辰浑为一体,漫长久远的岁月从它的面前悠悠流过,它依然烈日当空,雪峰皑皑。回想一年前那次阿里之行,我心里依然有很多感触。走过英国探险家麦克斯扬走过的山路,踏过意大利自然…  相似文献   
84.
阐述"农禅并重"的历史形成及发展,提出佛教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创建模式。  相似文献   
85.
胡茂林 《花木盆景》2008,(12):69-69
奇石不是工艺品。工艺品,顾名思义,是按照设计者的意愿,经过机械或手工加工而成的艺术物品。通常是直观的,具象的艺术享受。而奇石,虽然也有直观或具象的艺术感受,但绝大多数属于意味深长、悦目怡神的艺术享受。很多还没有进入享受奇石乐趣氛围的人,他的第一眼面对奇石的时候,只不过是块石头的感觉罢了。  相似文献   
86.
塔影重重     
对于“塔”,字典是如此定义的:“是一种在亚洲及佛教中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起源于佛教(浮屠)。”不过我认为,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决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87.
许多植物被赋予佛教文化内涵,其中一些汉地佛教植物或是作为经典佛教植物的"替代品",或是具有汉化文化内涵,而显得与众不同、魅力独具。银杏是汉地佛门圣树,广植于各大寺院;七叶树与娑罗树难分你我,是佛门标志之一;暴马丁香是西北地区的菩提树;无患子被赋予辟邪的特殊功能,并且种子可制成佛珠;竹子既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又与佛教有着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88.
关于上市,有那么一个电视广告印象深刻:创业期的企业老板,蹲在地上,巴拉巴拉地刨着一碗饭,当被问及公司未来的期望的时候,他气沉丹田,运了一口气之后,从嘴角上吐出了两个字:上市!这个广告估计很多人都看过,而这个创业老板的关于未来的梦想,在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89.
王维的诗,给后人展现了逍遥自在、平和自然的另种境界,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创造了以禅入诗的最高境界,早年多接触北宗禅,而晚年更倾向于南宗禅。作为思想背景,儒、道的影响不可忽视,少年时代的王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渴望建功立业,但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报国之心转淡,渐生归隐之心,便更多地接受道教的思想,当道家思想也不能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时,尤其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打击之后,王维开始全心全意地转向佛教,以看破红尘寻求内心世界的平衡。在佛教的影响下,他的思想、思维形式和思辨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王维开始退隐山林。  相似文献   
90.
“茶”元宵     
《茶世界》2011,(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