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有"妈妈团",上海有"菜团",成都有"生活汇"……当这些时髦的有机食品采购团在白领中风靡时,远在贵州的小山村——黎平县流芳村却在7年前就开始了"有机农业试验"。这个静悄悄的实验直到最近才为更多人所知。  相似文献   
12.
1.猪肉犬 原产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渊九民族山寨,尤其以湖南道侗族自治县较多,故又称"侗族家狗"。成年犬体重仅15公斤左右,是一种微型肉犬。猪肉犬肉质似猪肉,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售价较高。其体型小,饲养方便,耗料少,  相似文献   
13.
洗牛节     
《中国牛业科学》2014,(1):40-40
正农历六月初六,贵州榕江、车江地区的侗族要过一个"洗牛节",家家牵牛下河,为其洗身,并杀鸡鸭为牛祝福,愿耕牛清洁平安。据侗族老人传说,耕牛是牛魔王变的。当初,牛魔王受玉帝委派向人类传达旨意,误将"天皇赐你们一日三餐肚子饱"说成"天皇赐你们一日三餐肚子还不饱",结果害得人们忍饥挨饿。于是牛魔王便下到人间,帮助人们苦力耕作,以作为传达旨意失误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非遗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乡村创收,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文章选取三江县非遗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提出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非遗旅游促进侗族汉语普及和文化凝聚、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农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挖掘机就要来了,我准备在这下面再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商品蛙池。"2013年年末的一天,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元帅村的女青年田苇站在自己辛勤修建的原生态石蛙养殖场里,向笔者介绍说。田苇,两汪乡一位土生土长的侗族姑娘,20世纪90年代,她离家南下,到海南打工。2000~2007年,她又到温州从事茶叶种植;2008年,她放弃茶叶种植到石  相似文献   
16.
腌鱼是侗族传统特色美食和常用食品。文章从侗族腌鱼原料的选取、材料处理、腌制过程、食用习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传承和发扬侗族特色食品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种类丰富,各具特色。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家具设计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开辟竹家具设计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侗族文化元素在家具产品上的应用形式和典型案例,对侗族文化元素进行简化、提炼,形成特征符号,并将其融入竹家具设计实践中,设计出了公共座椅、茶室家具、沙发等极具侗族特色的竹家具产品。研究成果为实现竹家具的民族化、特色化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为民宿特色竹家具设计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8.
侗族同胞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茶,通常待客也是用茶,特称"待客茶"。在侗族聚居区,有"贵客进屋三杯茶"的习俗:第一杯是"香茶",用生姜佐饮,表示"接风洗尘";第  相似文献   
19.
怎么这么久还不出来啊?孩子哭了!老公在喊我,早上起来在厕所都蹲了半天了,腿都麻了,还是没有能排出大便,今天又是第四天没有大便了。自从女儿出生后,我就落下了便秘的  相似文献   
20.
侗族是一个传统上以糯稻种植为主,并形成相应的文化,但由于行政部门的干预、外出打工人年青人增多,劳动力的减少等原因,糯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许多侗族村寨采取规模化经营、加大产品价值宣传等措施采加以应对,起到一定的现实效果,相关文化得以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