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探究弱光环境对苗期大豆叶片形态结构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以耐荫品种南豆12和荫蔽敏感品种桂夏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CK(正常光照)、A1(遮光度69.7%)和A2(遮光度86.3%)3个处理,分析不同弱光处理下苗期大豆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弱光下大豆叶面积增大,比叶重、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南豆12叶片的栅海比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处理A1(1.36),显著高于桂夏3号。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净光合速率、实际量子产量在遮荫处理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于不同品种,弱光环境下,南豆12的光合特性优于桂夏3号。在强遮荫处理A2下,南豆12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荧光参数变化幅度都小于桂夏3号,且净光合速率更高。【结论】光强直接影响到大豆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光合荧光特性,且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对弱光环境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安徽农业科学》2020,(2):70-72
以微型月季芳香王阳台(Fragrance king terrazza)和红宝石阳台(ruby terrazza)为试验材料,以高压钠灯为光源,以2、4、6 h的补光时间和2 000、4 000、6 000、8 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处理,研究不同补光时间和补光强度对微型月季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 000 lx光强下补光6 h,2种微型月季达到最大冠幅;在8 000 lx光强下补光2 h,芳香王阳台的开花数达到最大值,在8 000 lx光强下补光4 h,红宝石阳台的开花数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在8 000 lx光强下补光4 h,芳香王阳台的株高达到最大值,而红宝石阳台在6 000 lx光强下补光6 h时的株高达到最大;同时,人工补光还可促进2种微型月季花径的增加。  相似文献   
63.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以阔叶空心菜为试材,研究蕹菜芽苗菜对LED 光强和光质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绿化阶段结束时处理L7000RBW4∶1∶1(光强7 000 lx,红光∶蓝光∶白光为4∶1∶1)的脱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强为7 000 lx 时,3 种光质处理的蕹菜芽苗菜可食部分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白光对照;光照强度过高显著影响叶绿素的累积,高光强(L11000)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随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子叶白化现象越发明显;不同光强条件下,3 种光质处理的抗坏 血酸含量均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7000RBW4∶1∶1 在本试验条件下表现最佳,是较适宜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LED 光源配方。  相似文献   
65.
以香港"玻璃脆"散叶生菜为试材,在不同光强(150、200、250、300μmol·m~(-2)·s~(-1))和不同光周期(8、12、16 h·d~(-1))处理组合下,研究了光强和光周期对水培生菜生长、品质和元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30 d内,增加光强和延长光照均能促进生菜叶片生长,光照时间和光强分别为16 h·d~(-1),300μmol·m~(-2)·s~(-1)时最有利于生长,30~40 d时,16 h·d~(-1),278.67μmol·m~(-2)·s~(-1)时最有利于生长。增大光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但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先减小后增大,长光照有助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并降低硝酸盐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300μmol·m~(-2)·s~(-1)、16 h·d~(-1)处理下对品质最有利。整个生长时期内,强光和长光照均可以提高N、P元素的利用效率,但不利于K的利用;N、P在前10 d的利用效率最大,K在后10 d时最大。综合分析,在试验范围内,前30 d,适当增加光强和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生长,但在后10 d适当降低光强(278.67μmol·m~(-2)·s~(-1))有利于生长;整个生长时期,增加光强和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N和P元素的利用效率并提高生菜品质。  相似文献   
66.
采后人工照光使富士苹果增色的试验结果表明:白色荧光灯照射后果实花青素形成量最多;8℃和 20℃下果实花青素形成最快,2℃下最慢,但形成量最多;80 W照射果实花青素形成量大于40 W照射;2℃和 8℃下采用白色荧光灯分别照射 120、192h,可使果实照光面 100%着色。对果实随后的低温贮藏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7.
对摘除葡萄果穗周围叶片、铺反光膜措施影响果实品质性状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前摘叶和铺反光膜可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降低果实酸度,延缓果实总酚降低速度。  相似文献   
68.
广幅光强适应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计算了枣农间作系统枣带的遮荫范围和日照时间,测定了光强及间作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南北走向枣带的遮荫范围、间作系统的日照时数、光强及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其格局为:遮荫面积比例近冠区>远冠区>带中间;日照时数、光强、光合速率带中间>远冠区>近冠区,带中间和远冠区的光强条件接近,二者显著优于近冠区。在光饱和点以下,光强与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光照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枣带的高度和带距。南北走向枣带高4.5~5.0m,带距15~25m的枣农间作系统,其光照条件能够满足一般农作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LED光强和光质对“余干”辣椒幼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干"辣椒幼苗为试材,设置3种光强(50、100、150μmol·m~(-2)·s~(-1))和2种光质(红光和蓝光)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了LED不同光强和光质对其生长和形态的影响,为"余干"辣椒工厂化育苗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光质和光强对"余干"辣椒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且光强与光质存在交互作用;继续分析单因素光强和光质对"余干"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表明,中强光100μmol·m~(-2)·s~(-1)下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和茎间距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中,红光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分枝点高、茎间距、叶长、叶宽以及地上鲜重,蓝光显著提高了分枝数,红∶蓝=8∶1复合光下幼苗生物量介于红光与蓝光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