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2篇
  免费   1053篇
  国内免费   1282篇
林业   1240篇
农学   1680篇
基础科学   444篇
  3897篇
综合类   11677篇
农作物   1442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2159篇
园艺   1532篇
植物保护   485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916篇
  2022年   1118篇
  2021年   1096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954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823篇
  2016年   950篇
  2015年   926篇
  2014年   1230篇
  2013年   1243篇
  2012年   1423篇
  2011年   1418篇
  2010年   1325篇
  2009年   1271篇
  2008年   1313篇
  2007年   1072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914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无土育苗基质不同施肥量对西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可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养分的平衡吸收,提高幼苗的壮苗指数,是培育西瓜壮苗的关键技术措施。西瓜无土育苗基质每m^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0.4、P2O5 0.4、K2O 0.1kg。  相似文献   
112.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黄高宝  柴强  黄鹏 《草业学报》2005,14(2):16-22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构建高效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解牧草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为不同牧草优化配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作提高结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作对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柱花草生物固氮,对扭黄茅和孔颖草养分吸收和生长有促进作用,与柱花草间作后的扭黄茅和孔颖草与禾本科牧草单作模式相比,能获得高的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各自单作对比,间作体系中的禾本科牧草生物量高于单作0.06%和26.78%;与柱花草单作对比,两个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生物量低于单作9.70%和12.83%。扭黄茅与柱花草间作后,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扭黄茅24.26%和35.18%,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孔颖草40.64%和47.50%。相对于单作而言,柱花草分别与扭黄茅和孔颖草间作,对氮吸收量分别降低8.31%和28.94%,磷吸收量分别降低3.56%和20.58%。而且两种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柱花草/扭黄茅间作系统生产力、种间竞争能力高于柱花草/孔颖草,具有产量优势。在株行距为50 cm种植密度下,间作体系中禾本科牧草生长旺盛,柱花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与两个禾本科牧草间作中为弱竞争作物。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适合的牧草配置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种间有益作用,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和禾本科牧草氮磷的吸收,有利于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1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芪茎叶对断奶仔猪饲料养分消化率、小肠食糜理化特性及盲肠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36头平均体质量为(10.84±1.86)kg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0.0%黄芪茎叶组(对照组)、2.5%黄芪茎叶组(Ⅰ组)、5.0%黄芪茎叶组(Ⅱ组)和7.5%黄芪茎叶组(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预饲期5d,正式期35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粗蛋白、粗纤维及干物质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显著降低(P0.05);相比对照组,Ⅰ组小肠各段pH值差异显著(P0.05),小肠各段失水率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空肠胰蛋白酶活性以及空肠、回肠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仔猪盲肠pH值降低,同时提高了总VFA的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芪茎叶会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小肠食糜理化特性以及盲肠内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以2.5%添加量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5.
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有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有林地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治理区有林地与未治理沙化土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存在明显差异,在土壤养分改善过程中,呈现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钾养分指标同步上升的规律,表明人工的治理措施以及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强;有林地与对照样地PH值差异相对较小,表明人工的治理措施以及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土壤的酸碱性上较弱。  相似文献   
116.
南果梨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南果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钾养分周年动态积累规律,为南果梨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南果梨树为试材,采用田间采样和树体分解方法,分别于萌芽后10 d(萌芽期)、 30 d(花期)、 65 d(幼果膨大期)、 100 d(果实膨大或新稍停止生长期)、 130 d(果实着色前)、 155 d(果实采收期)、 185 d(采收后)、 210 d(落叶前)8个生育期,选干周和树高一致的3株树,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分出果实、 叶片、 枝条、 主干、 主根、 侧根、 须根,各器官单独称重,并取200 g左右的鲜样按清水、 洗涤剂、 清水、 1%盐酸、 3次去离子水冲洗、 杀青、 烘干后,电磨粉碎过0.15 mm筛,测定样品中氮、 磷、 钾含量。【结果】1)南果梨周年生育期内,树体干物质当年净积累量为18.4 kg/plant,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两次累积高峰,分别是幼果膨大期(0.15 kg/d)和采收期(0.11 kg/d)。2)南果梨树体总氮周年积累量为154.0~301.0 g,新生器官为0~116.2 g,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多年生器官氮积累量为154.0~194.8 g,落叶前达到最高。3)南果梨树体总磷周年积累量为17.1~37.2 g,果实着色前最高。其中新生器官为13.7 g,果实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为17.1~24.9 g,果实转色期最高。4)南果梨树体总钾周年积累量为27.9~174 g。新生器官钾为97.3 g,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钾为27.6~76.6 g,落叶前最高。5)产量大约为17 t/hm2的12年生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树体当年氮磷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折合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结论】南果梨周年干物质单株积累总量为41.4 kg,当年净积累量为19.7 kg。南果梨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和果实转色到落叶前,分别占47.3% 和47.5%。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氮、 磷、 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每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和从果实着色到采收后30天对氮吸收分别占总氮累积量的39.0%和49.0%,而磷、 钾的累积从萌芽到开花较快,到果实膨大期磷的累积达67.4%,钾的累积达65.1%,果实膨大期是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7.
夏大豆荚粒形成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表明:豆荚长、宽度先期同步快速增长,达到恒定值后则趋于稳定;厚度和鲜籽粒体积先增后降;顶部开花29 d左右最大;干籽粒体积随生育进程延续直线增长;籽粒含水量变化为平抛物体运动曲线;豆荚、籽粒和百粒干物质积累可拟合Logistic曲线;鼓粒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夏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18.
万全县土壤养分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万全县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情况,并对该县的土壤养分状况作出综合评价,以期促进万全县长期的土壤养分评价和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为科学施肥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9.
砖红壤香蕉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统计学和ArcGIS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对海南砖红壤香蕉园59个土壤采样点两个取样土层(0~20 cm和20~40 cm)养分进行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园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0~20 cm土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大于20~40 cm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及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均符合高斯模型,0~20 cm土层速效磷与20~4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球状模型,而20~40 cm土层速效磷与0~2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圆形模型,20~40 cm土层有机质符合指数模型。各养分的变程范围为109.217~279.796 m,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值小于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高于20~40 cm土层。有机质、20~40 cm土层速效磷、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小于25%,其它养分均在25%~7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确定了合理取样数,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5、30、26、29、25、3;20~4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4、44、30、26、25、3,就可以满足变量施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