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55篇
  2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东端,为典型的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全县耕地面积2.91万hm2,其中54.2%的耕地分布于比较平整、肥沃的宫河、永和、山嘉、月明四条塬面,5.26%的耕地分布在纵穿县境的三条河川,构成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基本  相似文献   
82.
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伟 《农机科技推广》2013,(8):29-29,31
机械深松整地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的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证明,大力开展以深松、灭茬(旋耕)、起垄和镇压为主体的联合整地技术,是解决旱作农业区不具备全面灌溉的自然现状下制约农业生产“瓶颈”的最经济最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大型农机具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收入,而且对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旱作生态型农业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3.
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北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地面积达到37.6万hm2(564万亩),多属低山丘陵,土质瘠薄、春秋季节干旱少雨,十年九旱,严酷的自然条件一直制约着阜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以保护性耕作为主的机械化旱作技术,成为阜新地区摆脱农业困境、战胜自然条件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84.
辽西葫芦岛市两茬复种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岛市连山区地处辽宁西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量适中,无霜期160天左右,大于10℃活动积温3400℃左右,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旱作农业区。发展两茬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复种面积,对充分利用气象、土地资源,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总  相似文献   
85.
《现代农业》2006,(2):18-19
一、旱作雨养农业区小麦膜侧沟播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深化。它集农艺、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机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体,具有生产实用性、经济高效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性,克服了地膜(播技术本身难以克服的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人工铺膜、掏苗费工费时、追肥困难和水分不足等突出矛盾,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便于田间管理,易被农民接受和掌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小麦单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不仅发挥了地膜的保墒、增温…  相似文献   
86.
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55个气象站1971—2015年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为基础,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运用综合评判法筛选出7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年降水量作为玉米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及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气候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突变进行了分析,结合玉米种植地理分布信息,建立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种植适宜区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45 a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7月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以0.29、98.13℃·10 a~(-1)的速率显著增暖,并分别于1994年、2000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存在强烈波动变化,以-2.57 mm·10 a~(-1)的速率缓慢下降,1988年发生突变。(2)从空间分布来看,7月平均气温和≥10℃积温总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的格局;降水量空间变化不规律,研究区中部降水少,四周降水较多。(3)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玉米可种植区域向高海拔地区移动,海拔上移了500 m,玉米种植的界限发生了较明显的空间位移,北移、西扩显著,从陇中、陇东、陇南地区扩展至甘南地区,适宜于种植的耕地总面积达2.27×10~6 hm~2,比2000年前增加了5.85×10~4 hm~2,在总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2.4%,其中最适宜区增加最为显著,达15.9%。玉米种植适宜程度区划的区域分配有差异,2000年后甘肃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种植最适宜区耕地面积较之前增加3.84×10~5 hm~2,次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耕地面积分别缩小2.54×10~5 hm~2、7.1×10~4 hm~2和5.9×10~4 hm~2。  相似文献   
87.
建国以来 ,江苏沿海农业区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和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 ,实现了从盐生性杂草群落向旱生耐碱性杂草群落、湿生性杂草群落的过渡 ,多年相对稳定的耕作制度 ,出现了以波斯婆婆纳、猪殃殃为优势种的棉套麦田顶级杂草群落 ,以硬草、日本看麦娘为优势种的稻茬麦田顶级杂草群落 ,和以硬草、日本看麦娘、猪殃殃为主体的稻麦旱 (棉、玉米 )麦轮茬麦田的混生顶级杂草群落。麦田杂草治理应本着”科学合理、高效长效和可持续性”为原则 ,以”截流竭库”为手段 ,从而达到“经济环保”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88.
构筑甘肃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甘肃是全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粮食生产水平低,结构平衡压力大,但增产潜力也大。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认真总结甘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研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构筑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9.
宁夏南部山区"一膜两季"保护性耕作是把覆膜栽培、农田免耕与轮作方式有机结合、组装、配套的一种抗旱、保墒的新技术措施,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病虫害、节水增效等优点.一方面增强农作物抗御干旱和适应水分有效供应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区域资源条件的利用,特别是水资源条件的利用,实现节水、增效、增收的目的,是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0.
黑龙港低平原旱作农业区节水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港低平原旱作农业区,水资源短缺严重。为此,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旱作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地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节水技术模式,即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节水模式、小麦-玉米综合节水模式和棉花节水高效模式等。为供借鉴,扼要介绍了其技术规程,分析、评价了其推广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