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9篇
  免费   4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49篇
  24篇
综合类   335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提高务工农民人力资本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长青  李晓燕 《农机化研究》2005,(2):248-249,25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强农村教育。为此,针对中国当前农民工素质偏低、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立足于黑龙江省现实.从完善农村综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对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2.
黄燕明 《湖南农机》2007,(7):27-28,37
"民工"从语词上界定可以理解为: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本文放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大背景下,着重考察了游离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主题身份的认定,及其未来的阶级、阶层走向,按照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经过分化重组的当下社会必定会出现新的阶级、阶层.这些阶级、阶层与传统阶级、阶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农民工如果被假定为工人阶级而客观存在.那么这些生活在城市里农民能否获得市民身份的认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利于我们走出"城乡二元格局"的困境,有利于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3.
以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提出了在现阶段农民工社会保障应相对独立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农民工职业、身份、风险的变化的要求,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宜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以工伤保险为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保障为主,内容逐步扩充。  相似文献   
74.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造成冲击,特别是对农民工群体造成重大影响。通过对辽宁省农民工群体的问卷调查,分析在这一特殊时期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现状与遭遇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政府在均衡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农民工稳定就业方面建言献策,确保农民工群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相似文献   
75.
随着农业向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民以农民工的身份居住在城市,由于农民身份的障碍他们和城市市民享受同样的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的其他政策等福利待遇,使之无法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女性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女性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比男性农民工面临的困难更多,不仅有来自阶层的困难,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基于性别的陈旧观念的困难。促进女性农民工市民化需着力解决其在教育和技术培训、户籍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规划,并将之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在各类人才中返乡农民工占据重要地位,能为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而乡村建设的推进,又反过来吸引农民工返乡,二者联合互动,共同发展。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大背景下,探讨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与乡村建设行动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7.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权益与城市人存在差异,民主权、话语权与发展权难以实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关键是落实劳动法,建立负责任的政府,消除体制障碍,提高农民工的积极参与和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78.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因互联网的嵌入已分化为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可能不同。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利用西安市406个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现实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负向影响、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资本;虚拟社会资本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现实社会资本成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推力;互联网嵌入对于现实社会资本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对虚拟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发展,增加现实社会资本的累积;建立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信息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
以2015年中国综合性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地区农民工群体就业现状,发现其就业困境具有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职业流动频率高、职业流动层次低、就业正规程度低、岗位规范性差、岗位发展空间小等特征。就业困境造成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出现层次低、生存风险提升、社会隐形排斥加剧等问题。为缓解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困境,帮助通过其就业实现城市融入,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合同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问题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两为主""两纳入"等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了保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随迁子女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教育中。文章在实然现状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的应然追求,并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营造包容性校园文化、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探寻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合问题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