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95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564篇
  123篇
综合类   315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509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旅游城镇化是指以旅游业为核心动力推动乡村地区的非农化,即以旅游为主要动力推动城镇从无到有的过程,属于具有内生动力的自发式发展,较之传统城镇化而言,具有形成持续产业支撑、实现就地城镇化、保持城镇特色、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等显著优势。在分析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口、产业、设施、景观等各个层面剖析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演进规律,并提出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旅游城镇化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72.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开始大规模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以解决农村学校布点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其与人口变动及追求规模效益的政策密不可分.近年来,虽然沈阳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缺少明确的调整程序及标准、学生上学成本增加、隐性辍学率提升、学生上学距离远等问题.研究提出制定合理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程序及方案、适当保留农村小型教学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3.
安徽省城镇化演进边际生态环境效应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由32个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借鉴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城镇化演进的边际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 安徽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由1996年的43.83上升至2011年的83.83,呈波动递增态势。(2) 安徽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由1996年的40.95上升至2011年的80.95,整体呈上升态势,反映了该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3) 安徽省城镇化演进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向关联关系,城镇化演进对生态环境具有弱正向效应,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10 2。  相似文献   
974.
沙区城镇化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3S”技术、景观分析软件及统计分析手段,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北部风沙区1989-2007年的城镇化进程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城镇化水平在1985-1990年迅速增长,变化速率在54%~73.4%;1990年后,城镇化水平减缓,由之前平均每年增长3.88%到平均每年减小0.53%.城镇化过程中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出多样性、均匀度、分离度、破碎度减小,集聚度增大的趋势.典型风沙区盐池县城镇化水平在过去的20 a多中呈阶段性发展,景观格局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城镇化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在经济发展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特色的城镇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75.
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水位历时曲线(LDC)的方法,探讨以城镇化为代表的下垫面变化条件下区域河网水位的变化规律.从各年代LDC曲线分析结果来看,20世纪80,90年代是其坡度较高的年代.进一步将研究时间段分为50-70年代和1980-2006年,并选择其中平水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站点1980-2006年的LDC曲线坡度均大于50-70年代,且后者的LDC曲线均位于前者上部.同时,2个时段的水位变化量在高水位端更显著,而在低水位端变化量最小.研究区降水量与代表站点水位的趋势分析表明,平均水位的显著上升与降水变化趋势不一致.分析认为,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即下垫面条件变化造成水位历时曲线坡度增加,水位变化对降水的响应速度加快,且高水位的上升更显著.  相似文献   
976.
21世纪第2个10年,我国城镇化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城镇化在这一高速发展时期可能出现所需资源日趋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重的困局。如何破解困局呢?本文作者认为走生态城镇化道路可以破解困局。为此本文从我国城镇化发展可能出现的困境、生态城镇化概念的界定、我国生态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恪守的五个原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77.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目的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每一个区域鲜明的城镇化发展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文中通过多维度解析我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现状,掌握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特点,并在主体功能引导下提出了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未来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78.
《中国农村科技》2008,(10):F0003-F0003
参与制订科技扶贫的政策和规划,承担科技扶贫、山区开发的实施工作。 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和城镇化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79.
王文甫  罗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59-6560
通过对城镇化和非农化两个基本概念的辨析,探讨并揭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提出超越城镇化的非农化转移模式,旨在为当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寻求一条更为切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980.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和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颁布,在资源占有比较优势的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产工业逐步被提上重要的发展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