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2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557篇
林业   1334篇
农学   537篇
基础科学   1091篇
  1055篇
综合类   5100篇
农作物   481篇
水产渔业   274篇
畜牧兽医   1495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88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调查了4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应用邻接格子样方法进行本地资料收集,对黄牛奶树 Symplocoslaurina Wall. 种群进行统计,绘制大小结构图、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该研究采用扩散系数 的t检验和Morisita指数的F 检验来研究黄牛奶树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通过聚集强度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 局分析.结果表明:黄牛奶树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幼苗和幼树较多,种群分布格局因不同立地条件,不 同尺度分布格局有所差异,总体上呈集群分布;聚块规模大体介于2S和8S之间,且出现在4S尺度下的可能 性较大.黄牛奶树的分布格局和种群结构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因主要为黄牛奶树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如幼苗喜阴,大树喜光等;外因主要有小生境和人为干扰等.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该种群有促进针阔混交 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樟树( Cinnamonum campora)春、夏、秋季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均呈现“双峰型”曲线,而冬季为“单峰型”曲线,其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日均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由大到小的排序均为夏季(9.06、7.03μmol· m-2· s-1)、秋季(7.23、5.96μmol· m-2· s-1)、春季(6.91、5.58μmol· m-2· s-1)、冬季(5.60、4.32μmol· m-2· s-1)。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的樟树不同季节光合参数分析得出,樟树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樟树光补偿点(63.44μmol· m-2· s-1)最大,春、秋、冬季(均约为52.3μmol· m-2· s-1)没有显著差异;夏季的光饱和点(1625.70μmol· m-2· s-1)、最大净光合速率(9.19μmol· m-2· s-1)最大,春季(1519.39、6.80μmol· m-2· s-1)和秋季(1509.53、7.71μmol· m-2· s-1)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冬季最小(1267.31、5.31μmol· m-2· s-1);樟树夏季暗呼吸速率(2.53μmol· m-2· s-1)最大,春、秋、冬季(均约为1.4μmol· m-2· s-1)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樟树为强阳性树种,一年四季均具有较好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993.
红松阔叶林4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营养动态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在吉林蛟河天然红松阔叶林中,应用凋落物降解袋法研究了红松( 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紫椴( Tilia amurensis)和色木槭( Acer mono)4个主要优势乔木树种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营养动态。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树种的凋落物失质量率均随时间进程增大,但是和时间不成线性关系。在整个分解进程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开始明显升高,中后期开始分解速率逐渐平稳;阔叶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于针叶分解速率。通过模型模拟,4个树种的分解系数k值依次为红松(0.53±1.03)、蒙古栎(0.77±1.27)、紫椴(1.60±0.52)、色木槭(1.50±1.81),林中主要凋落物95%分解时间约为5~7 a。分解进程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呈动态变化,4个树种的N和P均表现出富集现象,N在短期富集后强烈释放;C和K表现为净释放;w( C)/w ( N)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994.
阐述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种类、危害症状、生活特性及发生动态,分析了该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动态分析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利用2005、2008和2011年度对全省森林优势树种、林分蓄积量、林分密度、植物生物量、生态功能等级、森林健康状况、森林景观等生态质量指标的监测成果,分析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并作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全省森林生态功能一般,未发生较大的改善;森林林分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优势树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但趋势减缓;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稳定,森林景观度较低,森林生态系统因受人为活动稳定性差,西北部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没有排除.  相似文献   
996.
为比较杨小舟蛾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差异性,利用生物观察法研究了该成虫在5种黑杨无性系寄主间的停靠选择行为和产卵选择行为,验证了5种寄主挥发物对该虫进行寄主选择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5种寄主的选择率存在差异;雌性个体无论是否交配均表现出对5种样本相同的差异性选择,而雄性个体则未表现出这种选择差异性。在相同虫数下,有更多的交配后雌蛾对寄主做出了选择,与未交配雌蛾选择虫数相比差异显著。杨小舟蛾对碧玉杨的寄主产卵选择性最强,108杨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根据2435个稻田耕层土样的常规5项,以及其中的400个代表性土样的土壤全量氮磷钾、有效钙镁硫和硼锌等养分肥力指标的测定结果,探讨永春县水稻土肥力状况,评价近30年来水稻土 p H、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等肥力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参照福建省稻田耕地养分肥力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普遍出现偏酸现象,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供氮和供钾强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土壤Olsen-P含量总体处于丰富状态;土壤供镁和供硫强度处于中低水平,有效硼含量处于严重缺乏状态,但土壤交换性钙和有效锌则为丰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近30年来,全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27.9%和32.1%,有效磷含量则平均提高了4.1倍,但全县水稻土呈现不同程度酸化现象,土壤p H平均从5.4下降到5.0。研究结果为永春县稻田因土施肥和具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陇东苹果主要食心虫和卷叶蛾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性诱剂对陇东地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进行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庆阳、平凉两市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均有发生,庆阳市较平凉市发生程度轻、发生晚、发生时间短、高峰次数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明确在人参生长期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和结论】施药剂量为666.67 g·hm-2(以有效成分计)时,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5~8.75 d.施药剂量为333.33~666.67 g·hm-2时,施药后60 d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020 6 mg·kg-1,因此建议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时,施药剂量不高于666.67 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35 d.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摸清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方法】对3种不同模式下枣树、作物、土壤和杂草截形叶螨种群数量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结果】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农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在3种种植模式下,截形叶螨均早春在土壤、杂草上活动,经繁殖后种群数量逐步扩大,6月下旬开始向枣树和农作物转移,其中枣树上部分截形叶螨来源于枣园间作的棉花等农作物,8月上旬枣树截型叶螨种群数量达到高峰,8月下旬逐步向杂草和土壤转移。【结论】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