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66篇
  免费   2750篇
  国内免费   9540篇
林业   1400篇
农学   13977篇
基础科学   11360篇
  7022篇
综合类   65475篇
农作物   8993篇
水产渔业   1196篇
畜牧兽医   11397篇
园艺   3293篇
植物保护   2543篇
  2024年   851篇
  2023年   2726篇
  2022年   3115篇
  2021年   3151篇
  2020年   3092篇
  2019年   3405篇
  2018年   1845篇
  2017年   3184篇
  2016年   3858篇
  2015年   4101篇
  2014年   7108篇
  2013年   7023篇
  2012年   8565篇
  2011年   8305篇
  2010年   7633篇
  2009年   7426篇
  2008年   6911篇
  2007年   5891篇
  2006年   5208篇
  2005年   4736篇
  2004年   3754篇
  2003年   3231篇
  2002年   2728篇
  2001年   2710篇
  2000年   2106篇
  1999年   1783篇
  1998年   1635篇
  1997年   1699篇
  1996年   1287篇
  1995年   1332篇
  1994年   1245篇
  1993年   1154篇
  1992年   1013篇
  1991年   890篇
  1990年   754篇
  1989年   749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29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1篇
  1953年   25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玉米青枯病病原腐霉对其伴生镰刀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玉米青枯病病原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lthews)与禾生腐霉(Pythium gramlnicola Subram)为材料,着重研究了两种腐霉的生长与代谢对其伴生病原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霉的定殖生长能力弱于禾谷镰刀菌。在腐霉菌落上,禾谷镰刀菌仍可生长,而在禾谷镰刀菌菌落上,腐霉则不能生长。2.在伴生条件下,腐霉被镰刀菌覆盖的时间长短随接种间隔而有变化,接种间隔愈短,则覆盖愈快。3.两种腐霉的培养滤液均对禾谷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芽管伸长及菌落扩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滤液中含有对镰刀菌生长有利的活性成分。4.腐霉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刀菌红色色素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腐霉的嗜糖性有关。5.田间结果表明,腐镰复合接种的发病率接近禾谷镰刀菌单菌接种,但低于腐霉单菌接种。  相似文献   
892.
华北地区夏玉米田马唐治理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于1992~1994年研究夏玉米田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治理的生态经济阈期,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学模拟,建立夏玉米的相对产量与马唐的相对干扰生长时间、相对出苗时间的函数关系。苗后马唐干扰生长的相对时间即相对天数(Xu)与夏玉米相对产量(Yu)的关系式为: Yu=101.5/{1.0 0.01756EXP[—(—0.0876Xu 0.0004888Xu~2)]}…………(1)苗后马唐出苗的相对时间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式为: Yd=100.73/{1.0 0.96EXP[—(0.06346Xd-0.00006859Xd~2)]}……………(2) 根据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定义和(1)、(2)两公式计算可知:夏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始期应从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的11.8%开始,结束于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的53.9%。例如华北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总天数一般是95天,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T)约为88天,故夏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约在夏玉米苗后10.6—47.5天之间。  相似文献   
893.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4.
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耐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在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的变化过程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95.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治试验郑明祥胡盛根胡务义(浙江省淳安县农业局317007玉米叶斑病是玉米上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淳安县是一老病区,常年种植玉米13万亩左右,发病8万余亩,约占总面积的61.5%。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因病害损失达170余万公斤。因此,我...  相似文献   
896.
淀粉——PE膜在半干旱农区应用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红薯淀粉为原料,经变性处理,添加于PE母粒中所吹制的淀粉-PE膜,为半干旱区玉米、红薯、棉花、大白菜等作物覆盖提供了新型覆盖材料,应用效果显著,增产幅度在25.1% ̄97.6%。以玉米为例,加工增值率提高144.8%。  相似文献   
897.
聚水集肥,带松茬种少耕法的水分利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对冀北高原高寒半干旱区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多年定位的土壤耕作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沟垄构型,配合垄下覆膜,带松茬种,利用微域径流聚水也集中施肥,使土体形成水,肥,气的局部富集带,此聚水集肥,带松茬种耕作法使作物产量较传统耕作提高22.77%-28.36%2m土体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90.0%,并使周年水分保持了正平衡。  相似文献   
898.
玉米是最常用的饲料谷物,是配制畜禽日粮时使用的最重要的能量原料。在鸡、猪日粮中玉米一般占50%~70%。1特征1.1感官特征玉米多为淡黄色和金黄色,少数为白色,形状为牙齿状,略具玉米的甜味,初粉碎后有生谷物味道。1.2显微特征体视显微镜下正面观察可见清晰的胚芽区,背面皆为胚乳,端面上附有颖片。玉米经粉碎后体视镜下观察,皮薄且透明,内表面常粘附有淀粉;角质淀粉为黄色,半透明,较硬;粉质淀粉为白色,不透明,较软,可见漏斗状帽盖和质轻而薄的红色片状颖花,颖比玉米皮薄而透明。生物镜下观察,玉米的表皮由一层细长的细胞组成,细胞壁厚而有凹…  相似文献   
899.
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黄牛饲喂不当或偏食玉米、黄豆引起中毒的病例,如果救治不当将给畜主造成重大损失。1 玉米中毒 玉米中毒属于瘤胃酸中毒,由于喂给大量玉米料而引起。 患牛精神沉郁,瘤胃呈现粥样发软,蠕动次数减少,蠕动间减弱,便稀薄,有的发生便秘,食欲减退或  相似文献   
900.
不同提取工艺对补骨脂黄酮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筛选中药补骨脂黄酮溶出的最佳方法,本试验采用半仿生法、水煎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方法对补骨脂黄酮溶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提取时,不同温度提取的补骨脂黄酮量不同,以45℃最佳;半仿生法提取温度在100℃时,补骨脂黄酮溶出最高,与37℃提取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水提法(100℃),苯萃取法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半仿生法为提取补骨脂黄酮的最佳方法,在100℃时提取为半仿生法提取补骨脂黄酮的最佳条件.且半仿生法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因此半仿生法提取是一种方便、提取率高的技术,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