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79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11篇
  48篇
综合类   124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874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3种不同氮源(蛋白胨、硝酸钠、硫酸铵)对长白山鸡爪苓菌丝体生长及其胞外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氮源对鸡爪苓菌丝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菌丝体生物量大;鸡爪苓菌丝体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达到最高;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在3种不同培养基中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2.
肖凤艳  赵思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29-20030,20032
[目的]研究制作香菇菌丝面包的工艺,筛选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出香菇菌丝,提取有效物质,将其按一定比例与面粉及辅料混合,进行烘焙试验,制成一种新型营养保健面包,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面包的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香菇菌丝粗提液用量、酵母用量、糖用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制作面包的最佳配方。[结果]极差分析表明,3种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是酵母用量〉糖用量〉香菇菌丝粗提液用量。正交试验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香菇菌丝粗提液11.0%,酵母用量1.0%,糖用量18.0%。用此配方制作出来的面包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较优,风味鲜美,且营养物质高于普通面包。[结论]该研究为新型保健面包的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S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为60℃10min.病菌分生孢子在加番茄汁的培养液中的萌发率明显优于其他培养液.其中以麦芽糖番茄汁中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0℃;最适pH值为9~10,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994.
李熙英  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4-15017
[目的]系统研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田间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人参灰霉病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菌,获得纯培养,研究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为6.0。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以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灰色菌丝,菌落浓密。菌核、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55和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花生四烯酸高产突变株的发酵及菌丝老化特性。[方法]对1株经诱变获得的花生四烯酸高产突变株A1.13进行5L罐发酵试验,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碳源一次性过量加入并改变培养温度,可使该菌株花生四烯酸产量提高至602.99mg/L;发酵菌丝体在4℃条件下老化15d后,花生四烯酸产量达885.16mg/L。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芝麻油5种植物油均可起到消泡作用,添加浓度4%葵花籽油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菌丝生物量和花生四烯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24%和22%。[结论]该研究可为突变株A1.13工业化发酵产花生四烯酸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白玉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白玉菇菌株XBG-05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落长势,比较不同的碳源(果糖、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乙醇、甘露醇、甘油)、氮源(异亮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色氨酸、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蛋白胨、麦芽浸粉、酵母膏、牛肉膏和胰蛋白胨)、无机盐(硫酸镁、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叶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激动素 (KT)、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氨基嘌呤(6-BA))对白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 白玉菇的碳源谱较宽,其中对蔗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麦芽糖和甘露糖;白玉菇对复合氮源的利用效果最好,对无机氮源和氨基酸的利用效果次之;磷酸二氢钾、叶酸、烟酸及2,4-D、IAA、KT对白玉菇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氯化钙、硫酸镁和6-BA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白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适量添加磷酸二氢钾、叶酸、烟酸和2,4-D、IAA、KT可以较好地促进白玉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7.
在含有1 mmol/L磷酸的培养基中设置不同浓度的钙离子、镉离子和钙离子通道抑制剂Verpamil,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孢子萌发、菌丝极性生长以及菌丝分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促进了孢子萌发、菌丝极性生长和菌丝分支;镉离子起到了强烈的抑制作用;然而钙离子没有减弱重金属对孢子萌发和菌丝...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液体纯培养方法,研究了猪苓菌丝体生长速度、生物量以及菌丝胞内外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变化状况.试验结果:纯培养条件下猪苓菌丝体在培养1周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鲜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加快;猪苓菌丝细胞内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变化与菌丝生长呈现相关性,在菌丝旺盛生长时期都有一个酶活高峰;猪苓菌丝胞内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变化规律与菌丝生长未呈现相关性,胞外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规律是否与共生型真菌的营养特性有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营养成分,研究其不同添加量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含氮量为1.63%,可作为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氮源;5种食用菌菌丝在不同的配方上都能生长,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添加垫料为35%时,平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9.50mm·d^-1;添加垫料为40%时,毛木耳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50 mm·d^-1;垫料添加量为35%时,金 针 菇 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35 mm·d^-1;垫料添加量为20%时,滑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4.52mm·d^-1;垫料添加量为45%时,真姬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2.60mm·d^-1,它们和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00.
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chalinen A.Bor)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适温20~30%,适宜pH值6~8,在不同培养基里以PDA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佳、果糖最差,氮源以牛肉膏最佳、酵母液最差菌丝、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是55℃10min,60%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