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1篇
  68篇
综合类   633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42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单细胞蛋白(SCP)作为蛋白质的替代品,是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使用温室气体和废弃生物质等不同的有机氮源,并利用环境中的无机氮源生产单细胞蛋白,进而转化为动物饲料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对单细胞蛋白生产菌种及产量提高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原料和单细胞蛋白应用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单细胞蛋白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采用淹水非种植水稻土微环境模式系统,对水稻土进行1 h和1、5、10、20、30 d淹水培养,利用PCR-DGGE技术检测、多元统计分析淹水培养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演替性变化:由r-对策优势种群演替至k-对策优势种群,且群落结构由不稳定向稳定演变(培养1 h和1 d处理间相似性最低,群落结构变化最大,20 d和30 d处理间相似性最高,群落结构变化最小);该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在1 h处理中均为最小,5 d处理的最大;CCA相关性分析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证实该类微生物对于异化铁还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测序结果表明,19个优势DGGE条带与来自水稻土中的未培养地杆菌科微生物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33.
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马尾松林改造成毛竹林5 a后明显提高,而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nif H基因丰度也呈现相似的趋势。条带测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固氮菌均为不可培养的固氮菌,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年限毛竹林地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栽培毛竹林引起的土壤养分变化对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4.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蛋白质水平上对T2~T5代小麦转基因株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表达及其分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外源1Dx5和1Dy10基因在T2代部分株系中表达;在有的株系中出现了原亚基(8亚基)的缺失或沉默和新亚基(暂定8^*)的产生,因而检测出2 5 10 12,2 5 7 8^* 10 12,5 7 10,2 7 10 12的多种类型。对2 5 10 12型株系进行了多代跟踪分析,发现其在T2~T5代陆续发生分离,存在于不同单株、不同单穗的子粒和同一单粒后代之间。经筛选,获得了天然不存在的亚基类型为2 5 10 12,2 10 12,2 5 12等稳定表达的种质创新株系。  相似文献   
35.
曾维英  杨守萍  喻德跃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7,33(10):1637-1643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 ´ 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分子量18.4~116.0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7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蛋白点25个,包括在NJCMS2A 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的蛋白点13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的蛋白点10个,另有2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NJCMS2B中比在NJCMS2A中明显增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0个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和4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对热激蛋白22 kD、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和淀粉分枝酶等主要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2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6.
张平平  张岐军  刘丽  夏先春  何中虎 《作物学报》2007,33(10):1575-1581
准准确鉴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及探讨其对面团特性的影响是小麦品质研究的重要内容。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62份品种(系)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结合SDS-PAGE和RP-HPLC两种方法可以对Glu-B1位点,尤其是Glu-B1(7+8)进行有效鉴定。选用13份姊妹系为材料,使用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研究了Glu-B1al(7OE+8*)以及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面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lu-B1al(7OE+8*)可显著提高HWM-GS总量和面团强度,7OE可作为优质亚基用于强筋小麦育种。相关性分析表明,谷蛋白总量、HWM-GS、LMW-GS以及x-HMW含量与最大抗阻力呈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6、0.77和0.72。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UPP)占谷蛋白聚合体总量的百分比与揉面仪峰值时间、粉质仪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及最大抗阻呈1%或0.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90、0.89和0.87。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与揉面仪峰值时间呈1%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与粉质仪稳定时间和最大抗阻呈5%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4。HPLC可有效分离和量化HWM-GS,并作为小麦品质育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7.
患出血病鲫鱼主要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欣  彭永康 《华北农学报》2003,18(4):99-103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正常和患出血病的鲫鱼心、肝、肾、鳃、脑、肌肉、肠、眼8种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病鱼的心、肝、肾、鳃、脑、肌肉6种组织的蛋白质电泳谱带与正常鱼相比有较大变化,心和肾各缺失5条谱带;肝新诱导出1条谱带,另有1条谱带缺失;鳃中新诱导出2条谱带,有2条谱带缺失;脑中增加了4条新谱带,1条谱带缺失;肌肉新增5条谱带。说明鱼在遭受病原菌侵袭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受到较大影响。这些变化可作为辅助疾病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8.
一、问:虾池放苗前如何培水?肥塘如何做?瘦塘如何做? 答:放苗前期营造一个藻相和菌相平衡的水环境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1.池底较肥的老塘和原是鱼塘改造为养虾的池塘,由于池底的有机物较多,可以施用无机肥(如:“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来培育浮游单细胞藻类,同时施用能将把塘底的有机物分解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有益细菌芽孢杆菌(如“加强型利生素”、“利生健”、“利生活菌”等),用这种方法培起来的水色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39.
韩九皋 《齐鲁渔业》2008,25(12):15-16
淡水鱼类由于活动较少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常因病虫害的发生而使渔业生产大量减产,损失惨重。原虫(单细胞动物)因分布广、个体小、数量大、传播快、易发生、致死率高等特点备受养殖人员关注,也是淡水渔业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但常因认识不足或不准确而造成误诊,使防治效果不佳或不及时而前功尽弃。为快速识别、检测及有效防治原虫引起的鱼病,本文对淡水鱼类原虫病害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微生物在单细胞水平下的生长普遍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同时低菌量污染食品所造成的危害风险亦不可忽视,因此食源性致病菌单细胞的生长观测及预测研究逐渐成为食品预测微生物学及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在分析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目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单细胞生长观测研究分为间接推断和直接观测两类方法;同时对食源性致病菌单细胞生长预测的模型参数与建模过程进行概述,比较了传统预测微生物的决定模型与微生物单细胞的随机模型二者之间的区别,强调了单细胞生长模型需在随机建模的基础上开展,并通过个体建模方法进一步联系其与所在食品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食源性致病菌单细胞生长观测与预测的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