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4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林业   527篇
农学   1721篇
基础科学   1058篇
  673篇
综合类   8631篇
农作物   1968篇
水产渔业   614篇
畜牧兽医   3367篇
园艺   1410篇
植物保护   434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154篇
  2010年   1054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159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76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随着湖羊生产逐步由"皮主肉从"向"肉主皮从"的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为改变传统的饲养习惯,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我们对湖羊增产配套技术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2.
水稻籼粳核质核杂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籼质粳核核质杂种配普通籼稻,粳质籼核核质杂种配普通粳稻,以及这两种核质杂种互交F1,称之为核质核杂种.研究表明,核质核杂种既保持了或基本保持了籼粳稻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水平,又克服了籼粳稻亚种间不亲和的问题、植株超高问题和不能正常抽穗等问题.探索了一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3.
牛双肌性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牛双肌基因(double muscle gene)是可使产肉性能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使母牛难产率有所提高。该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是由生长抑素(myostatin)基因在第3外显子处核甘酸突变造成的,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牛的双肌性状是一个综合性状。作者论述了牛双肌性状的遗传特征、基因定位、多形性及双肌牛的生理、繁殖、胴体特性,并对双肌牛在牛肉生产中的利用方式及在我国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4.
1998年以来,我县确定林业为农业支柱产业,在旱田按行距8~10m,株距5~6m建设旱田杨树成片林。随着杨树不断长大,套大棚种蘑菇成为旱田林地最普遍的高效栽培模式。一般5年以上的旱田林遮光率在5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5%~10%,气温下降1~5℃。低温、高湿、寡照是林地蘑菇提早栽培、超前上市、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基础。我县林地蘑菇可提早到7月10日堆料、8月10日播种、9月20日上市,上市期较非林地蘑菇提早15天,较苏南、福建等地提早30~40天,早市菇价较正常上市的高5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5.
四个水稻核不育材料育性转换特征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6.
87.
李建麟 《福建热作科技》2004,29(2):36-37,33
双孢蘑菇属中低温型、稳温结实性菌类,利用荔枝林棚栽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采用二次发酵法,菌种选用AS2796菌株,利用蘑菇与荔枝树的生物学特性互补关系,荔枝树荫下保温保湿效果好,空气新鲜,发菌效果好,出菇管理容易,生物学效率高,产量达14.17kg/m^2。  相似文献   
88.
催乳保康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奶牛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一般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达到20%~40%以上,甚至高达50%~80%。笔者根据传统的中兽医理论和最新的中草药研究成果,以及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以源自天然的毒副作用小、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中草药为原料,制成集增乳、保健、安全为一体的复合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催乳保康散,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乳性能,为研究本饲料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89.
90.
隐性乳腺炎是给乳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一种多发、常见疾病。关于隐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体细胞计数法虽然比较准确可靠,但其操作程序繁杂,不适用于大批的检查,目前通常只将此法作为一种基准,对照检验其它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试剂的性能.加里福尼亚乳腺炎诊断法(C.M.T.),其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尤其适用于现场检查。但是由于进口试剂价格昂贵,当前在我国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