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2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91.
奶牛初情期以后,卵巢出现周期性的卵泡发育和排卵,并伴随着生殖器官及整个有机体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生理变化,这种变化周而复始,一直到性机能停止活动的年龄为止,这种周期性的性活动称为发情周期。奶牛全年均可发情,发情季节之分,配种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周期的计算,一般是指从一次发情的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92.
大鼠发情周期中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的生殖过程是由生殖激素严格调控的,深入研究生殖激素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发情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变化非常复杂,虽然人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仍不明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文章基于最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以大鼠为对象,在综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雌二醇及孕酮等几种重要的生殖激素的来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这几种生殖激素在大鼠发情周期中的变化,并对影响生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3.
简便而有效的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及时分辨妊娠牛和空怀牛。对已妊娠母牛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对空怀牛要查找出未妊娠的原因,在下个情期补配,这样可以减少空怀,缩短产犊间隔,提高繁殖率。1外部观察法配种后的奶牛一般在经过1个发情周期后,未出现发情的,可能已妊娠,而出现发情的,则未妊娠,  相似文献   
94.
临床实践发现,一些奶牛发情周期虽然正常,但由于子宫下沉、肥大,子宫角向腹腔下伸延,距外阴较正常牛相对较远,排出黏液透明,没有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但情期受胎率低。特别是长期拴系奶牛,运动量小,子宫收缩无力,没有爬跨机会,致使子宫内膜分泌黏液积于子宫角,输精后精子难于进入输卵管,失去精卵结合机会,几次输精不孕。一般老龄牛多见。几年来,对40头子宫下沉牛统计,情期受胎率不足20%,而发情周期正常牛情期受胎率60%以上,说明子宫下沉影响情期受胎率。为了提高情期受胎率,奶牛发情后输精前要进行触摸子宫和卵巢,发现子宫下沉不要急于输精。…  相似文献   
95.
应用自家组织灭活苗防制猪圆环病毒病的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吴洪涛  李凤元 《养猪》2006,(1):45-45
1流行病学调查某中型猪场共饲养猪3000多头。于2005年5月出现母猪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或受胎率低,早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初产母猪泌乳量下降;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生长不良,成活率明显降低。2临床症状患猪出现精神沉郁,被毛松乱,进行性消瘦,贫血,耳朵发灰,发热,黄疸,咳嗽,气喘,有的共济失调,个别有抽搐,腹下部、耳根部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发病猪多集中在某些猪舍,病因复杂,应用各种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3剖检变化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尤其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2~3倍,切面呈灰白色,有出血。肺脏淤血、水肿,间质增宽,表面有出血斑点…  相似文献   
96.
奶牛不孕症一般是指超过始配年龄的或者产后的奶牛,经过3个发情周期(65天)仍然不发情或者发情配种而没有怀孕.奶牛不孕症是奶牛四大疾病之一(不孕症、乳房炎、消化代谢病、蹄病),不仅会造成产犊间隔期延长,产犊数量减少,还会影响产奶量,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乳房炎相当,甚至在有的地区已经超过乳房炎.所以我们必须对奶牛的不孕症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7.
98.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发情周期中奶山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催产素(OT)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中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在穹窿周核、腹内侧核、腹外侧核、交叉上核、背内侧核、乳头体、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前核等核团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纤维仅见于室旁核、下丘脑前核、视上核等少数核团,在正中隆起和第3脑室室周可见到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纤维.在垂体前叶未见到O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自垂体柄和正中隆起的一侧可见到平行排列的OT阳性神经纤维断续地延伸至神经部.卵巢的卵泡及间质未见OT免疫阳性反应,,在黄体组织中存在数量较多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呈圆形、卵圆形,小梁两侧及黄体中央近腔区域的阳性细胞呈长梭形,有相当数量的阳性细胞具有突起.连续切片HE染色对照观察显示,黄体中OT主要由大黄体细胞产生,但小黄体细胞也存在OT免疫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
1 发情周期分布与季节、年龄、膘情季节 :据 3 47例统计 ,季节对母黄牛发情周期的影响较明显 ,其中气温更甚。一般是每年清明到立冬 (4月上旬到 11月上旬 ) ,月均气温为 12 9℃~ 2 7℃ ,发情周期较为正常 ,立冬至清明 (11月上旬到 4月上旬 ) ,月均气温为 7 1℃~7 6℃ ,发情周期略长。年龄 :2~ 3岁母黄牛的发情周期略长 ,4~ 8岁母黄牛的发情周期较为正常。膘情 :八成膘以上母黄牛的发情周期为 (2 0 8± 4 3 )d ,周期较短 ;六成膘以下为 (2 5 0± 5 8)d ,周期较长 ;七成膘为 (2 1 4± 4 6)d ,相对正常。2 发情持续期与季节、年龄、…  相似文献   
100.
在一定的变差范围内 ,季节、年龄、膘成等因素 ,对母黄牛繁殖过程中所出现的发情周期、持续期均有一定影响 ,其中在发情周期分布中 ,以清明至立冬期间、4~ 8岁阶段、七成膘者较为正常。在发情持续期中有 63 .61%的母黄牛在夏、秋两季发情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其次是不同年龄、不同膘成的母黄牛之间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