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14篇
  422篇
综合类   36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真空预压法在深圳河工程北岸边坡及堤坝软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真空预压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治理深圳河工程中堤坝及边坡区的成功应用,结论认为:各真空预压单元块经4个月以上的80kPa的稳压,固结度已达到80%以上;真空预压法具有效果好、时间短、环保水平高、施工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西宁盆地黄土区荷载条件下植被护坡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西宁盆地黄土区边坡在荷载条件下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该项研究以西宁盆地西山长岭沟流域为试验区,在自建边坡上种植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通过在边坡坡顶施加载荷,边坡坡面布设位移计与土压力盒的方式,监测荷载条件下边坡坡面土体位移与土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对边坡植被根-土复合体开展剪切试验,分析荷载条件下边坡坡面不同位置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及其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条件下,在边坡相同位置处的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均大于施加载荷前;3种植物边坡的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均大于相同条件的未种植素土边坡;在荷载条件下,组合植被边坡的坡面土体位移量显著小于单一植被边坡和素土边坡,组合植被边坡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与草本植被边坡相比减小1.60~1.77 mm,与灌木植被边坡相比减小3.78和4.11 mm,与素土边坡相比减小7.39和6.29 mm。研究结果对防治高寒半干旱地区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35.
简述住宅小区边坡绿化技术,分析小区边坡绿化工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住宅小区边坡绿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优先流在香根草边坡中的发育特征,研究植物根系与优先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条件下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植间距为50 cm和10 cm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模拟30 mm和50 mm两种不同的降雨量,采用示踪剂试验研究了香根草边坡土壤的优先流发育特征。[结果]香根草种植间距从50 cm减少到10 cm会增大边坡的水力响应。在50 mm的降雨量作用下,10 cm种植间距的香根草边坡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和优先流比分别是50 cm的1.55,1.76倍。表层土0—1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染色路径数量变化不明显,在10—35 cm深度土层范围,10 cm种植间距的染色路径数量多于50 cm种植间距的香根草边坡土壤。当降雨量由30 mm增加至50 mm时,水流会通过优势通道更迅速迁移到边坡土壤中。降雨量为30 mm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36.11%)和优先流比(67.25%)小于50 mm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49.68%)和优先流比(79.96%),并且染色路径数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多。[结论]香根草根系特征与优先流关系密切。选择植物护坡时,应合理选...  相似文献   
37.
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典型矿产废弃地和裸露公路边坡实施的8种植被恢复技术的效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潭柘寺及妙峰山石灰窑废弃地进行的人工景观修复效果最佳,植被覆盖度达85%以上,美景度达优级,居民满意度最高;付家台公路上边坡绿化笼砖裸岩生态修复技术和黄土台无土碎石边坡创新生态修复技术的植被恢复效果也较好,冲蚀量及入渗速率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无土碎石边坡植被恢复中,容器苗修复技术存在着植株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百花山景区公路沿线采用客土移栽修复技术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但这种技术对土质及坡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植生袋及保育棒修复技术虽然植被盖度较高,但所用植株较低、绿期短,且存在建设成本较高的问题;挂网喷播修复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坡角大于50°时,由于土壤冲蚀量大,坡面挂不住土层,所以植株无法正常生长,而在坡角小于50°时,一般无需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它的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38.
现阶段裸露边坡的生态修复日益引起广泛重视,但对边坡修复的生态效果评价则研究较少。本文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对拟修复边坡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何度量和评价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生态修复边坡预评价的原则、对象和方法,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期通过对生态修复边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预评价的开展,填补理论空白,指导边坡修复项目的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39.
鉴于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较为困难,而现有生态恢复措施难以有效完成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实际,将边坡治理中的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视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把握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的时空特点,揭示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契合工程防护的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及治理思想,提出主动防护网与植生袋植被恢复技术相结合、主动防护网与客土喷附技术相结合、锚固生态孔技术和生态型截排水技术等新技术和技术组合构成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浙江某拆船厂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验证了工程防护措施与生态恢复方法契合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生产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是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生产建设项目边坡及弃土侵蚀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边坡和弃土侵蚀影响机制,从降雨径流条件、土壤特性、地形及微地貌因子、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等方面,将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总结了国内外边坡和弃土坡面侵蚀在降雨径流条件下,其坡面泥沙剥蚀、运移、沉积过程和坡面水流条件的时空变化;指出在土壤自身特性(包括外来物石砾、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添加物等)条件下,土壤中石砾质量分数是边坡和弃土坡面侵蚀水沙变化的重要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决定坡面径流发生与否,土壤添加物促进土壤团聚过程,增加入渗为主;其次,揭示了坡面地形及其微地貌条件下,影响径流再分配和侵蚀分异特征;最后,对边坡及弃土坡面侵蚀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下,调控径流、削减泥沙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为今后生产建设项目边坡及弃土侵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作出展望,为边坡和弃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