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0篇
水产渔业   348篇
畜牧兽医   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在水温为11~1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受精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相对生长率、眼点出现率及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 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虾夷扇贝受精卵的孵化率没有明显负面影响;8 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幼虫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无明显负面影响;1~8 mg/L浓度的土霉素,对刚选育出的初期面盘幼虫壳长以及浮游和变态阶段幼虫的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12.
对松江鲈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至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江鲈鱼受精卵为不规则圆球形,颜色各异,有淡黄、黄、橘红3种颜色;在水温6~11℃、盐度33~34的条件下,经过30 d发育而破膜。初孵仔鱼全长6.6 mm,通体透明,5日龄后开始摄食,再经过35 d的发育,达到幼鱼期。  相似文献   
713.
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将2 h内新鲜受精卵分成8组,分别置于6种孵化温度、2种相对湿度下让其发育,研究孵化条件与孵化率、发育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自然蜂群中孵化率最高(99.26%),平均发育历期最短(69.6 h);在相对湿度为44%和72%条件下不利于受精蜂卵发育.②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受精卵发育早期、后期与成熟期之间存在2个死亡高峰期.③人工孵化温度高低影响受精卵发育历期长短,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温度控制在两头高(35~36℃)、中间低(34~35℃);而相对湿度决定孵化率高低,适宜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714.
虎斑乌贼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销量的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品,其受精卵孵化率较低一直是限制其人工繁育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盐度和pH值进行研究,探究其孵化的适宜生态条件,为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设置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盐度(15‰、18‰、21‰、24‰、27‰、30‰、33‰和36‰)和pH值(7.0、7.5、8.0和8.5),检测不同条件下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受精卵可孵化温度为21~30℃;在27℃时,孵化率(72.2%)显著升高(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时间呈现缩短的趋势.在30℃时,孵化时间显著缩短(P0.05).受精卵可孵化盐度为27‰~36‰;在最适盐度范围(30‰~33‰)下孵化率为70%~80%. pH值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pH值7.0~8.5条件下均可孵化,孵化率均大于70%.因此,在温度24~27℃,盐度30‰~33‰和pH 7.0~8.5范围内,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较高.  相似文献   
715.
本文主要概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进展。采用该技术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了家畜的受精卵并得以整合和表达,而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采用这项新技术不仅能产生转基因家畜,而且能改变家畜的某些可遗传性状和提高生产能力。对于创造新的基因工程个体,进而培育转基因家畜新品系或新群体,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技术的发展对于家畜育种及其生产上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16.
盐度、pH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5月6日从贡榕尔河河道中采取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受精卵,5月7—27日在实验室中按照岗更湖水的水化成分,利用在曝气后的自来水中加入NaCl、MgSO4、MgCl2、NaHCO3逐级配制成不同盐度、不同pH值的孵化水体进行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盐度梯度、pH梯度孵化试验,测定瓦氏雅罗鱼受精卵对盐度和pH值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的孵化对水质要求较苛刻,孵化水体的优劣是孵化成败的关键,不单纯取决于盐度、pH两个因子的量,对孵化率的影响是盐类之间及与pH联合毒性作用的结果;自来水的水质对受精卵孵化也有很大影响;应有正确的受精卵采收方法;以引种移植受精卵的方式进行瓦氏雅罗鱼引种移植是比较好的、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17.
【目的】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大菱鲆亲鱼培育技术,为大菱鲆育苗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控光控温,并投喂冰鲜杂鱼和强化饵料,研究大菱鲆亲鱼培育期间的控光控温和营养强化效果及其对亲鱼性腺发育、卵子质量的影响。【结果】经控光控温和营养强化后,大菱鲆亲鱼性腺开始发育提前67d,性腺发育时间缩短9d,产卵持续时间缩短18d,亲鱼平均产卵量867mL,受精卵活率高达80.1%,受精率67.3%,孵化率61.9%。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控光控温能够使性腺发育时间提前60d,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性腺发育时间和产卵期;经营养强化后亲鱼产卵量、上浮卵量、上浮率及受精卵活率、孵化率均有显著提高。亲鱼产卵量与体重呈正相关,受精卵活率与孵化率也呈正相关。【结论】大菱鲆亲鱼经营养强化和控光控温后,卵子质量显著提高,性腺发育时间显著提前,实现了反季节产卵。  相似文献   
718.
采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过程中,对不同繁殖群体亲种,不同繁殖群体交配所得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的河豚毒素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群体亲鱼组织器官毒性差异大,亲鱼眼珠、精巢为阴性,皮肤、肌肉、肝脏、卵巢呈现不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16.2%、40.5%、40.5%;养殖繁殖群体亲鱼皮肤、肝脏为阳性,野生繁殖群体亲鱼肝脏和雌性性腺河豚毒性阳性检出率比养殖繁殖群体亲鱼高;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河豚毒素均为阳性,早期胚胎为阳性,后期胚胎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胚胎河豚毒素皆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为阳性,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鱼河豚毒素为阴性,稚鱼、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皆为阴性。  相似文献   
719.
<正>本文就沙塘鳢繁殖生产中的产卵和孵化环节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主要观察内容有:多雌共巢产卵,卵块重叠;受精卵提前脱落、破膜;非正常卵发育;正向卵与反向卵;白卵等,并总结出一些沙塘鳢孵化率低的原因,为沙塘鳢规模繁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1多雌共巢现象产卵池规格4.0 m×0.8 m×0.6 m,每池设置产卵巢12个,沙塘鳢配组30~50组。每天定时检查产卵  相似文献   
720.
<正>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鲴亚科、斜颌鲴属,俗称黄皮、黄片、沙姑子、黄条、鲴鱼等,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中,以底生藻类及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为食,可以净化水质,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且生病少,与其他品种鱼类搭配混养可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提高饵料利用率,产生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逐渐受到人们喜爱。本文通过对细鳞斜颌鲴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细鳞斜颌鲴苗种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