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677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53篇
  706篇
综合类   1093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山州石漠化面积10017.3km^2,占全州岩溶面积的59.65%,占国土面积的31.07%.目前石漠化已经成为制约文山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危害是:土地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生态功能下降;加剧区域农民贫困.文山州石漠化的形成是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一些地区植被退化乃至消亡,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最终形成了连片分布的裸露石漠.  相似文献   
92.
森林不但是一种水平格局上的镶嵌景观,而且其内部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传统的森林活力或生态评价只注重其中一方面.选择"目标群落"作为参照基准,计算与被评估群落"距离"的思想,为建立跨尺度、多要素的森林活力评价方法提供了契机.新的森林活力评价方法最初由Dvaid Parkes提出,Helmut进一步完善并使之系统化.笔者以石林世界公园的四种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遵循"目标群落""距离"评价思想,建立了群落和景现尺度上的评价项目及其对应的计算指标,并努力结合两个尺度上的计算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3.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集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生化活性试验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喀斯特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有机碳.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3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且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占绝对优势,其在4种植被群落类型中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95.95%、93.49%、92.32%和92.48%;随着植被恢复,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增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94.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95.
分析田阳县土地石漠化动态变化及原因,认为石漠化土地退化原因主要是过牧等不适当的经营方式,石漠化土地改善途径主要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坡改梯等。总结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经验,包括大力实施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分析了尚存在的石漠化地区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6.
北盘江喀斯特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酶催化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郑文教等,1995),是土壤质量变化中比较敏感的一种生物学指标(李勇,1989),与植被生长密切相关(何腾兵等,2000).  相似文献   
97.
广东属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区之一,石漠化地段分布范围较小,但生态区位重要,潜在威胁较为严重,不仅制约区域群众的生存状况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珠江下游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综合治理规划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遏制石漠化,解决农民生计,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按照以水土保持为核心、以植被恢复与重建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的治理思路,构建了林业建设、国土建设、农业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开发、效益监测体系等六大工程项目为主体的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最终实现遏制石漠化、改善民生、发展区域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98.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岩溶山区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可溶性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有13万km^2,其生境比较脆弱,是我国六大脆弱生态系统之一[1]。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独特生境表现为N、P、K极度缺乏,但高Ca/Mg的土壤环境,其钙元素含量可达1%~3%,是同纬度硅酸盐地区土壤CaO含量的2~3倍[2]。由于喀斯特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土体不连续及降雨不平衡,致其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较差、干旱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99.
李继锋 《花卉》2019,(10):184-185
“石漠化”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某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着手治理石漠化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分析了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应用,希望对我国石漠化治理有些微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0.
以广玉兰幼苗为试材,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岩性的土壤与广玉兰幼苗养分含量间的变化和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广玉兰幼苗的培育、生长和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上,土壤养分及广玉兰幼苗体内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上,广玉兰幼苗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吸收在石英砂岩上最好,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最差;广玉兰幼苗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较多,对钾素的吸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