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41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248篇
  153篇
综合类   76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447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母牛的授精技术应用中,采用直肠固定子宫颈输精法,效率较高,受胎率比用其他方法提高15%~20%.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草甸黑土活性氮库中几种重要组分含量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能够增加土壤中无机氮含量,以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量变化为例,除NPK配施处理外,其它施氮处理在18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N,.P,K配施减少了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累积.土壤表层微生物态氮和固定态铵含量的变化不仅取决于氮素的投入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长期单纯施用氮肥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并没有增高.而N,P配施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氮含量较高.施用氮肥抑制了土壤中可矿化氮的含量,促进氮的矿化释放,增加了活性氮库中其它组分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表层土壤氮素矿化速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CKPKPKNPNPKNKN,不同施肥处理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大小按PCKKPKNPNPKNNK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63.
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不同层次土壤氮素总转化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婷  韩勇  唐昊冶 《土壤》2011,43(2):153-160
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方法,开展短期(7天)室内培养实验,估算了一水稻土0~20、20~60和60~90 cm土层土壤主要N素转化过程的总转化速率,结果表明,标记N溶液加入后2 h内各土层土壤的总矿化、硝化、固定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2 h后,矿化速率在小范围内起伏。0~20 cm土层土壤N素的硝化速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另外两层土壤则基本保持稳定,硝化速率的变化与硝化作用底物NH4+-N浓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外源无机N溶液加入后2 h内,大量NH4+-N和NO3--N被固定,并认为N素的非生物固定起主导作用。2 h后,出现了N素在固定与再矿化间反复转换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与净转化速率相比总转化速率能更好地描述单个N素转化过程,但由于外源N加入对N素转化的影响、再矿化作用以及忽略了N素转化过程中的气体损失、DNRA(硝态氮异化还原为铵)过程等,本研究结果与真实值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4.
李学林  李福春  杨梅  代静玉  陈国岩  杨用钊 《土壤》2019,51(6):1226-1231
本文研究了绰墩农业遗址P-02原状土剖面的粒度分布,定量分析了土壤黏粒的矿物组成,测定了土壤/沉积物及其各粒级组分(黏粒、粉砂粒、细砂粒和粗砂粒)的磁化率。结果表明:在0 ~ 30 cm和134 ~ 154 cm两层段,黏粒含量从下向上有降低的趋势,这可能预示着长期的水耕作业造成黏粒从表层向亚表层移动;在148 ~ 200 cm层段,土壤磁化率从下向上有降低的趋势,可能说明该处存在长期淹水的状况。总之,黏粒含量和质量磁化率数据说明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已开始采用“水溽”方式进行水稻的栽培。  相似文献   
65.
固定样地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了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第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和吉林省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固定样地调查结果与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采用点对点匹配法,分析了固定样地作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时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调查森林资源总体精度较高,森林覆盖率误差仅为-1.04%,而点对点匹配检验时森林类型误差达到52.99%.  相似文献   
66.
根据坐标变换公式推导了一对定轴齿轮旋轮线的公式,由内、外啮合的公式得出一系列旋轮线图,分析了影响旋轮线性质和形状的有关参数及变化规律。根据定轴轮系的传动性质,可推导出多齿轮固定轮系旋轮线的轨迹。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利用定轴轮系的旋轮线在其中心部分形成近似的正多边形的性质来车削正多边形。以正四边形为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7.
固定道对行小麦/玉米通用免耕播种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缺乏配套机具,设计了2BMDF-2/7型固定道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该机利用固定道实现对行作业,同时采用动力驱动粉碎防堵机构,重点解决玉米秸秆地免耕播种小麦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通过性好,对行避茬率在85%以上,能很好地解决玉米秸秆地免耕播种小麦的堵塞问题,可以完成小麦和玉米的免耕播种,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9.4%和23.4%,实现一机两用。  相似文献   
68.
从识别有机磷农药的酶及识别机理、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固定化载体等不同角度,综述了有机磷农药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9.
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了长江流域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各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同时利用9对自行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分析圆口铜鱼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22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7r)分别为0.849和0.00257。圆口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18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和0.00424。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提示,铜鱼和圆口铜鱼分别有98.80%和99.17%的遗传变异发生于群体内部,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未出现种群分化。选用的9个微卫星标记在圆口铜鱼群体中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1~0.75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8-0.7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48~0.670。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铜鱼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均未出现种群遗传分化。圆口铜鱼SSR固定指数为0.12l58,高于D.1oop固定指数,显示SSR标记对圆口铜鱼群体间遗传差异的检测更为灵敏。[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77-385]  相似文献   
70.
为确定固定道垄作小麦生长和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通过田间裂区试验,设置了4个土壤水分下限水平(分别为计划湿润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55%、70%和85%),研究了传统耕作和固定道垄作方式下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道垄作栽培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固定道垄作栽培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较大,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综合来看,在河西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小麦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