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07篇
  免费   3284篇
  国内免费   3995篇
林业   4589篇
农学   3305篇
基础科学   3352篇
  18562篇
综合类   35450篇
农作物   2241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3110篇
园艺   4726篇
植物保护   2446篇
  2024年   772篇
  2023年   2341篇
  2022年   2682篇
  2021年   2788篇
  2020年   2351篇
  2019年   2828篇
  2018年   1679篇
  2017年   2401篇
  2016年   2834篇
  2015年   2813篇
  2014年   3988篇
  2013年   3903篇
  2012年   4797篇
  2011年   4588篇
  2010年   4001篇
  2009年   3898篇
  2008年   3867篇
  2007年   3156篇
  2006年   3042篇
  2005年   2835篇
  2004年   1976篇
  2003年   1718篇
  2002年   1374篇
  2001年   1318篇
  2000年   1119篇
  1999年   968篇
  1998年   778篇
  1997年   766篇
  1996年   683篇
  1995年   731篇
  1994年   722篇
  1993年   746篇
  1992年   710篇
  1991年   846篇
  1990年   673篇
  1989年   662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195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通过对20个肥力不同土壤样品的测试分析及盆栽试验,得到20个土壤的钾含量及相对于最佳处理(OPT)的百分产量。并就此两项指标,首次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求出土壤钾的亏缺临界值为70.6μg/ml。  相似文献   
43.
44.
碧水天  顾冬珍 《茶叶》2005,31(3):181-182
在茶树地上部分年周期生长停止时施用的基肥,是保证茶树秋、冬季根系活动营养需要,为翌年春茶萌发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并对夏秋茶生产和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有着深刻影响的一项土壤管理技术措施,它与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关系密切。据FAO研究,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达41%,超过土地贡献率(25%)和劳动力贡献率(8%)。总结各地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提高茶园基肥效应,在施用技术上主要应把握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45.
《现代农业》2004,(10):13
马铃薯是冷凉型作物,特别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利于块茎生长和发育,因此在生产上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创造利于块茎生长发育条件,促进块茎高产。马铃薯生产发育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46.
土壤肥力与培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省二九○农场耕地中有部分是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瘠且保水、保肥能力差.在沙质土壤上种植大豆,采用常规三垄栽培模式,一般公顷产量在2500kg以下.但是在合理轮作条件下,打破常规栽培和管理模式,应用适宜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大力发展小型喷灌进行节水灌溉,大豆公顷产量可达3000kg以上.现将沙质土壤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49.
根据1984年全县茶园普查资料和近些年来的施肥情况显示,安溪县茶园土壤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0.
香椿的嫩芽、嫩叶具有浓郁的香气,是人们喜食的时令菜,但一般仅限于春季香椿树萌芽时采食。若想在元旦、春节期间吃到新鲜的香椿嫩芽,可采用促成栽培法来实现。该法于9月下旬,挖掘香椿大树基部四周萌发的1~2年生、高1.0~1.2米的小香椿树,先假植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使其提早进入休眠期。10月下旬,将其移入塑料大棚或温室中距热源较近的空闲地方,成丛状密植在一起。用拌有马粪的土壤将根部培紧压实,要注意多浇水,并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