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30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822篇
林业   2325篇
农学   1473篇
基础科学   1355篇
  2354篇
综合类   14293篇
农作物   668篇
水产渔业   862篇
畜牧兽医   3883篇
园艺   3059篇
植物保护   987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606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1031篇
  2014年   1783篇
  2013年   1603篇
  2012年   1993篇
  2011年   2080篇
  2010年   1760篇
  2009年   1861篇
  2008年   1853篇
  2007年   1525篇
  2006年   1593篇
  2005年   1263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863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558篇
  1994年   485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县域尺度的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技术支撑下,从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支撑两方面,选择了山地面积比重、水网密度、湿地面积比重、主要河流长度、主要资源拥有量、交通可达性、人口学历层次、GDP等指标作为县域尺度空间主体功能分区评价因子,并通过象限图法划分县域主体功能区.以安徽省无为县为实例,以该县23个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经济社会开发支撑和自然生态约束的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推进的分区方法,把无为县初步划分出4类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最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了有关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不同类型土壤胡敏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敏素(HM)是腐殖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碳截获、土壤结构、养分保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作用.采用Pallo修改法对HM进行了分组,将其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并将这三种物质定义为HM的组成,同时把HMi/HMc和(HMi HMc)/HM作为HM组成的表征指标.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的HM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HM各组分含量.HMi/HMc,(HMi HMc)/HM,△lgk均各不相同;(HMi HMc)/HM>20%;除黑钙土外,HMi/HMc>1,且HM组成中HMr含量最多,HMi其次,HMc最少;HMi相对数量为黑土最高,黑钙土最低,HMc相对数量为黑钙土最高,棕壤最低,HMr相对数量为水稻土最高,黑土最低.在不同类型土壤(水稻土除外)中可溶性HM组分的△lgk值为HMi>HMc,HMi的分子结构比HMc的简单,而且棕壤HMi,HMc的△lgk值均最高,结构最简单.  相似文献   
993.
高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培养法与非培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中利  刘娟  曹慧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2008,40(6):903-908
利用细菌的通用引物扩增江西余江县高产水稻土红壤细菌总DNA和平板培养细菌混合总DNA的16S rDNA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两种16S rDNA文库(文库a和文库b)。从两个文库中各随机挑选100个克隆,扩增出阳性克隆中的插入片段后选用HhaⅠ和RsaⅠ两种四碱基酶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文库a的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均一度分别为4.432、0.987、18.885和0.973,均高于文库b中相应的多样性参数(分别为2.271、0.758、5.736和0.501),即平板培养方法所展现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低于土壤中原始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必须结合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才能更全面完善地认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期充分利用其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为提高作物病害图像的分割效果,根据作物病害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的作物病害图像自适应分割方法.该方法将像素的灰度与其邻域均值作为FCM的输入特征,变换FCM的隶属度函数使其包含图像的局部邻域特性;通过聚类有效性验证分析和试验确定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的最优聚类数、模糊加权指数.运用该方法对棉花病害叶片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将病斑部分和正常部分分割开,平均分割误差率小于5%,对作物病害图像的分割处理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95.
水稻土CH4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培养试验所用15种水稻土样品采自全国各主要稻米产区。15种水稻土产CH4潜力差异很大,厌氧培养CH4产生率显著大于好氧培养,整个培养期(132d)总CH4产生量的变化范围为1.18~1180μgg-1(厌氧培养)和0.41~136μgg-1(好氧培养)。土壤CH4产生量受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显著影响,而与活性铁锰含量、颗粒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等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与类似试验的结果比较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CH4产生量的影响程度可能与土样代表的空间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6.
1葡萄1.1修剪时期葡萄落叶后应及早修剪,以方便埋土防寒。绝对不可等到春季发芽前修剪,以防营养液外流,导致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997.
1修剪时期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至埋土防寒前进行。对于不需埋土防寒的品种可在落叶后至次年春树液流动期(伤流期)前进行。2留枝量的确定一般每平方米架面大致可容纳新梢15~20个,可根据树势增减。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水稻土酸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氮素盈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土酸化造成作物减产和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收集了1979—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和2015—2017年水稻土质量等级调查成果,结合2005—2015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79—2017年,39年间中国水稻土pH值空间分布的变化;计算了39年间不同水稻土pH值分级和区域的水稻土酸化速率,探讨了39年间氮肥投入变化量和土壤理化性质与水稻土酸化速率的关系;估算了2015—2017年水稻土单位面积氮素盈余量,并进一步量化了氮素盈余量与水稻土pH值变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9年间水稻土受土壤酸胁迫程度加剧,特别是水稻土由酸性(pH值为5.5~6.5)转变成强酸性(pH值小于等于5.5)的面积比例增加,这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中部、南部和华南区中部、南部。39年间水稻土平均pH值下降了0.26,其中,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平均pH值分别下降了0.34、0.29和0.58,西南区平均上升了0.14。39年间水稻土酸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碱性水稻土、中性水稻土、酸性水稻土、强酸性水稻土,区域上水稻土酸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东北区、华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39年间,氮肥投入量和土壤容重变化量与水稻土酸化速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和耕层厚度变化量与水稻土酸化速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15—2017年,氮素盈余量与水稻土pH值变化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氮素盈余量增加会造成水稻土酸化加剧。划定了3类水稻土治理分区,提出“治酸、防酸、控酸”的总体策略,并分区域制定了治理措施,可为水稻土酸化阻控和地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肉牛副流感是由于感染副流感病毒3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咳嗽增多以及呼吸困难.由于通常是运输后的牛多发,因此也可叫做运输性肺炎或者运输热.该病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抑制,往往继发感染细菌和支原体,如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等,出现严重肺炎,病死率高,给养牛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00.
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铁力木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铁力木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即 Ⅰ级苗 树高≥19.4 cm,地径≥0.25 cm、Ⅱ级苗 19.4 cm>树高≥12.3 cm,0.25 cm>地径≥0.16 cm、Ⅲ级苗 树高<12.3 cm,地径<0.16 cm。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1期杨斌等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