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7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45篇
  706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等6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与时段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储水量大小的技术模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常规耕作。各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总蒸散量大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基于多指标评价和分形维数的坡耕地优先流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东旭  张洪江  程金花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2):214-220, 277
以重庆紫色砂岩区坡耕地田间染色示踪试验为基础,采用形态学和统计学方法,对3种坡耕地土壤剖面染色图像进行指标提取,运用多指标评价法确定了优先流指数PFI,并结合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定量评价了土壤优先流的发育程度。结果表明:6个优先流特征指标(优先流区染色面积比、基质入渗深度、优先流分数、长度指数、峰值指数和变异系数)均表现出南瓜地和柑橘地的优先流程度高于玉米地;优先流指数PFI由大到小为南瓜地(0.88)、柑橘地(0.77)、玉米地(0);通过Fractal Fox 2.0软件计算得到的优先流湿润峰迹线分形维数由大到小为南瓜地、柑橘地、玉米地。与土壤优先流指数PFI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分形维数来评价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
我国坡耕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于农业用途的平耕地逐渐减少,为保证粮食出产总量,必须寻找未开发或开发程度低的耕地,坡耕地即为这种耕地。坡耕地分布在开阔地区,也有分布在丘陵山区,本文通过分析各个地区的农机使用情况,论述坡耕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旨在为发展坡耕地农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田间措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龙江省黑土坡耕地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南缘和松嫩平原东北部,集中在依安、拜泉、克山、克东、北安、海伦、明水、绥化等12个市县。3°以上坡耕地面积为230.5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0.3%;其地形特点是坡缓坡长、岗谷相间;坡度一般在8°以下,多为3°~5°;坡长一般为300~500m,长的达千米以上。 黑土坡耕地开发较早,在我国的商品粮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管  相似文献   
45.
土壤有机质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机质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采取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10°~12°的黄土坡耕地上每公顷施厩肥30000、45000、75000kg,年径流量比对照区分别减少13.3%、20.5%、34%,年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32.3%、33.7%、35.4%,其减少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第4年各施肥水平下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为69.7%、65.0%和140.1%;一种作物在一年中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施肥水平可分别增产26.7%、25.5%和43.3%.在10°左右的坡耕地上,每年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并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丘陵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永如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20-123,128
通过小试验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耕作措施推广表明,耕垦指数较高的丘陵地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坡耕地每公顷年径流量达1865.1m^3,泥沙流失量达492.9t。改传统顺坡种植为横耕间作套种,地表径流减少48%,泥沙流失减少62%,养分流失减少16.5%,粮食单产增加20%,耕作措施是丘陵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47.
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机构体制改革和国土整治事业的发展,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区、乡水保员活跃在水土保持第一线。他们在县、乡政府和业务部门领导下,深入联系群众,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经验和技术,监督并组织、指导当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是水土保持基层的中坚力量。为了反映广大水保员的工作业绩、精神面貌、先进经验和呼声,本刊自本期起开辟“水保员天地”栏目。希望各地水保员能在这个“天地”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和当地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技术,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也希望关心水保员的同志多提供先进实用技术和其它指导性稿件,为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48.
本文在分析试验观测与调查资料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坡耕地整治方略。指出坡耕地干旱低产的主要原因,不是雨水的直接流失,而是因径流冲刷地表引起土壤结构和肥力破坏造成的。整治坡耕地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合理利用土地为前提,以实现“两改一变”为目标,将坡地修平同培肥土壤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布局、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主攻方向以及培肥土壤指标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9.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特点,对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使之适合我国山区和坡耕地的应用;对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并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应用部门的关注,尽管在1997年以后其它区域也随之进行了一些类似的试验和研究,但国内目前只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较系统和深入。最后还对国内在植物篱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宁南县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南县为解决坡耕地的持续经营 ,防治水土流失 ,1991年以来与国际山地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 ,开发、推广了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通过采取奖励、补助、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措施 ,宁南县目前已在 12个乡 (镇 )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 1667hm2 ,农民年增收 2 5 0万元以上 ,年减少土壤流失 1万多t ,减少地表径流量 70万m3 ,与工程坡改梯相比累计减少投入 80 0万元以上 ,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