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枢纽一体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体化交通系统下的城市交通枢纽及站场布局与结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一体化交通系统下的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关键问题及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重点阐述了城市停车楼及公交车停车港的设置,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2.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步入新常态,城市的转型发展要求对交通运输做好规划设计,相应的公共政策也需要做出有效调整。因此,基于新常态背景下,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分析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间的关系,以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63.
城市高架桥作为缓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各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架桥下景观也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架桥下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利用,能够不浪费城市公共资源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便利或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通过分析济南市的高架桥下的绿化现有状况,探索了进一步提升济南市高架桥下绿化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本文根据目前电子警察项目建设的情况,并结合目前在项目建设中数据传输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4G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并且结合使用中情况预见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5.
城市交通道路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石家庄市7条主要交通干路,11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构建了绿化植物单位叶片面积累积滞尘量与滞尘时间的对数曲线方程,并通过滞尘时间、叶表微形态结构、叶片性状、叶面距地高度及交通道路环境等因素分析了绿化植物综合滞尘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综合滞尘能力最强,平均累积滞尘量达到4.0g/m2以上;棣棠、海棠、迎春、紫叶李的滞尘能力居中,单位面积累积滞尘量介于2.0~4.0g/m2之间;毛白杨、大叶女贞、白丁香滞尘能力一般,单位面积累积滞尘量介于1.0~1.5g/m2之间;七叶树、月季滞尘能力相对较弱,单位面积累积滞尘量分别为0.996g/m2和0.730g/m2。通过2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城市交通道路车流量及周边环境的差异对植物的滞尘效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中国城市林业》2007,5(5):52-52
《北京青年报》2007年10月7日报道,日前,市园林绿化局出台道路绿化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对道路建设与绿化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城市交通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道路绿化的植物种植,在满足遮阴和环境景观要求时,必须保证交通信号灯明显可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地质地貌从宏观控制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城市地质地貌条件与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关系密切。本文以哈尔滨市区为例,简要分析了哈尔滨市区地质地貌特征,阐述了哈尔滨市地质地貌条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论城市交通的合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经验,阐述了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畅通交通的关系,提出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交通进行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并逐步形成综合立体城市交通体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69.
张捷 《山东饲料》2013,(24):27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性,要对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行不断地改进。在智能计算下,城市的交通信号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对城市道路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如何在智能计算下充分发挥交通信号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0.
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改革后,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联产承包,让农民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大量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村家庭收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因此摆脱了贫困。但是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也导致产生一些新层次的问题:城市交通涌堵和社会安全管理问题,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及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