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30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陕西省安塞县梯田建设及其对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统计和检测数据分析了影响安塞县梯田建设的因素以及梯田建设对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国后安塞县梯田建设分为起步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基本稳定期四个阶段。坡耕地转换为梯田后,土壤水肥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粮食单产明显提高。梯田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阶段性,1996年前,农户生计方...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思路,构建了安塞县农林牧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农林牧土地资源经济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利用变化与系统功能一致性偏差的计算公式,量化了农林牧土地资源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分析了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一致性。结果表明:1998—2008年,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由1:0.97:1.02变为1:4.19:2.59,变化速率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在此过程中,系统生态功能提高了62.03%,经济功能提高了122.29%,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的一致性较高;同时表明,林地和耕地变化分别是系统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草地经济潜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需要完善草畜产业链,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3.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孙兆军)近日,从陕西省安塞县气象局了解到,安塞县投资1.5万元开发的安塞苹果气象服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该苹果气象服务系统采用网站技术,建成集管理、查询、分析、预报预警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全生育期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4.
鉴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利用机制法计算了该区典型县域(安塞县)主要粮食作物和县域光合、光温、气候和自然生产潜力,以及当前各层次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在系统分析影响粮食产量提高和潜力开发的限制因子基础上,研究认为,为进一步发掘粮食生产潜力,该地区应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科学增加辅助能量投入、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结构以及提高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55.
焦峰  温仲明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32-33,46
从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依据安塞县气候、地质地貌、地表物质、地形、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特点,对安塞县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安塞县土地类型结构特点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为安塞县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本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6.
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以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和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安塞县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促进了当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生活用能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对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重点区域之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对典型区安塞县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了检验。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借鉴,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调整和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58.
农业资源、产业发展及其耦合态势是水土保持政策措 施实施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安塞县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农业资源-产业系 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时序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 水土保持作出了积极响应,但其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效果和机理不同,总体上遵循了 衰退过度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的路径,但耦合作用的强度与耦合协调 程度并不一一对应,存在着交错分布的特点;同时,农业资源与产业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演 化趋势都预示着系统演变过程中潜伏着较大危机。为此,在完善产业链网结构的同时可通过 建设农村土地市场和明晰林业产权等手段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保证资源与产业协调可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1 现状 1.1 发展畜牧业有一定基础 安塞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型地区,辖6镇8乡1个街道办,204个行政村,10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万人,农户3.34万户,农业人口14.3万人。总土地面积442.6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146.7万亩。2008年上半年全县完成人工种草2.3万亩,新发展各类养殖户260户。  相似文献   
60.
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当地石油资源的开采,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坡耕地面积减少,以果园、蔬菜大棚为代表的高技术、高产值的农产品增加、以林地为代表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面积扩大.进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当地农民个人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多元提高到2004年20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