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0篇
  60篇
综合类   77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215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主要综述了1-脱氧野尻霉素的功能、来源、合成路径和在桑中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Ames试验),通过观察0.2、1.0、5.0、25.0 μg/皿桔霉素处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回复突变的影响,检测红曲中桔霉素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桔霉素受试物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试验结果为阴性,红曲中桔霉素未表现出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03.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3+1.3204x,相关系数r=0.962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o为70.2μg/mL,EC95为6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 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食用菌对桑枝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的富集作用。[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银耳、姬菇、黑木耳、灵芝、猴头菇9种食用菌对桑枝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 jimycin,DNJ)的富集能力。[结果]供试食用菌种均不能自我合成DNJ,但黑木耳、灵芝和猴头菇对DNJ有富集作用,而且其菌盖的富集能力远远高于菌柄。随着培养料中桑枝屑比例的增加,灵芝和猴头菇菌盖中DNJ含量也随之增加,在50%桑枝屑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0704%和0.0472%,再增加桑枝屑比例,则其菌盖中DNJ含量下降,当桑枝屑比例为80%时,其菌盖中DNJ含量分别降为0.0474%和0.0327%。[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效的桑枝食用菌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在睑缘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睑缘炎患者15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6例患者采用红霉素眼膏治疗为对照组,76例患者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7d近期疗效、28d远期疗效、眼压改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眼压(16.3±2.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4.5±1.6)mmHg;观察组患者7d近期疗效(30.3%)、28d远期疗效(92.1%)均明显好于对照组(13.2%,63.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治疗睑缘炎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眼的临床病症,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6.
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氟苯尼考单药及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PAE)及对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6mg·L-1,与氯霉素相同,是甲砜霉素的2 5%;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PAE(1 45~2 07h)显著长于甲砜霉素(P<0 05),呈浓度依赖性.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呈无关作用,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1 5,联合时的氟苯尼考MIC值是其单独时50%.氟苯尼考以1∶2(质量比)与多西环素联合时,对鸡大肠杆菌的PAE与单药PAE的较大值相近,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相关作用.氟苯尼考3种剂量(10mg·kg-1和20mg·kg-1(肌注)、30mg·kg-1(口服))、或联合用药(氟苯尼考10mg·kg-1+多西环素20mg·kg-1、氟苯尼考20mg·kg-1+多西环素40mg·kg-1(口服))5种治疗方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3 3%,76 7%,73 3%,76 7%,80 0%,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 0%.  相似文献   
107.
为减轻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该文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香菇多糖+赤·吲乙·芸薹(碧护)和宁南霉素+赤·吲乙·芸薹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667m2用0.5%香菇多糖水剂200m L+碧护可湿性粉剂40g、8%宁南霉素水剂60m L+碧护可湿性粉剂40g,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2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香菇多糖+碧护极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对照药剂)+碧护,宁南霉素+碧护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碧护。因此,香菇多糖+碧护和宁南霉素+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鸡球虫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600只1日龄矮脚黄鸡,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球特威试验组、马杜霉素试验组。每组在试验结束后称重,记录各组采食量,计算料重比。分别在20、40、60日龄进行粪便卵囊计数,肠道病变计分,评价其抗球虫效果。[结果]球特威试验组矮脚黄鸡的体增重、料重比、球虫卵囊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姜黄素为主的中药制剂球特威对于防治球虫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通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离断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每日1次腹膜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及3、6、9 mg/(kg.d)强力霉素溶液,共8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股骨髁FGF-18表达.结果 强力霉素处理组FGF-18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剂量强力霉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可减少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FGF-18表达.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手动和电动喷雾器在水稻上喷施3种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及药液雾滴分布效果。【方法】在惠州市惠阳区两个镇和博罗县两个镇开展晚稻农药利用率小区试验,供试药剂为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农药药液加入诱惑红示踪剂,采用五点取样法、雾滴卡和分光光度计(501 nm)等方法和仪器。【结果】电动喷雾器喷施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和春雷霉素3种药液的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9.43%、38.03%和38.98%,而手动喷雾器处理的农药利用率分别为29.02%、28.08%和28.50%,电动喷雾器处理比手动喷雾处理分别提高10.41、9.95、10.93个百分点,且电动喷雾器处理的农药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处理。雾滴沉积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手动和电动喷雾器处理雾滴沉积量在水稻均是自上而下逐渐递减,且水稻不同层间雾滴沉积量差异显著。雾滴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手动喷雾器处理在水稻中层和下层的雾滴粒径均显著大于电动喷雾器处理。雾滴数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动喷雾器处理在水稻中层和下层雾滴数量均高于手动喷雾器处理,且下层雾滴数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论】电动喷雾器在广东省晚造水稻抽穗期喷施3种药剂的农药利用率均大于38%,比手动喷雾器处理提高9.95~10.41个百分点,且电动喷雾器比手动喷雾器的雾化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