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姣  张永清 《作物杂志》2016,32(6):112-38
采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小豆品种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小豆根系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小豆的最大根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根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不同品种小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抗旱型品种的根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随干旱胁迫的加剧下降幅度小,根冠比显著加大。重度干旱胁迫下,品种间最大根长、根重、根体积、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冠比差异在整个生育期间达显著水平。抗旱型品种冀红8937的根系更为发达,根冠比较高,中度干旱胁迫下,最大根长的增加幅度较大,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其根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株高、茎粗和叶面积下降幅度较小,根冠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2.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 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为这些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优异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小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小豆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  相似文献   
54.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小豆区域试验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2006~2008年国家小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XD01(保红9817-16)综合表现最优,XD 09(保红9823-35)次之,XD 02(湾选1号)综合表现最差.该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一致.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传统评价区试品种的一种补充方法,推广应用于国家小宗粮豆区域试验中.  相似文献   
55.
通过三年品种比较试验,适宜陕西榆林种植的、产量高、商品性优的小豆品种是:冀红9218,保红9817-16,西红1号,唐红1号。它们分别比对照京农8号增产18%-3.7%。  相似文献   
56.
多效唑在小豆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冒宇翔  汪凯华  陈惠  王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63-10464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小豆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测定多效唑不同施用剂量、同一施药剂量下不同品种小豆、不同时期施药各处理小豆的性状及产量,并对小豆的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得出多效唑对小豆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效唑能有效地抑制植株株高,促进分枝,增加节间,提高结英数;其最佳使用量为1350g/hm2,最佳使用期为始蔓期;对早熟直立型品种效果明显优予晚熟蔓生型品种。[结论]多效唑应用在小豆上,能明显改变小豆生长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7.
以栽培、半野生和野生3种进化类型的小豆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豆茎的基本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中栽培小豆茎秆粗壮,维管束最发达;小豆是典型的异面叶,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栽培小豆叶面积依次增大,栽培小豆表现出很强的光合作用,代表了较高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58.
张春明  张耀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34-7035,7124
[目的]研究品种和肥料对小豆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施肥措施下的小豆产量及肥水利用率。[结果]"晋小豆3号"、"晋小豆1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当地农家种",以"晋小豆3号"最优。施肥后3品种产量明显增加,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各半量处理最优。[结论]种植优良品种和合理施肥可提高小豆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9.
小豆是我省的传统出口产品,具有栽培和生产的悠久历史。由于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红小豆产量低、效益差、品种杂,导致其种植面积逐渐下降,生产效益也日趋降低。为此,选育优质、高产的红小豆品种,提高我省红小豆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红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小豆全株各叶位腋芽的整体解剖观察,结合田问花荚形成及脱落情况调查,探讨了小花分化进程差异对小豆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分枝不同节位相同花位小花分化速度表现为"慢-快-慢"的趋势;同一分枝不同节位基部的小花发育速度落后于中部各节位小花的发育,随着分枝节位的升高,发育时期差异越小,基部1~3节落蕾率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