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62.
小豆EMS诱变叶形突变体筛选及农艺性状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EMS化学诱变小豆京农6号M3代材料进行筛选鉴定,以期获得有潜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方法]利用浓度0.5%、0.9%、1.4%的EMS分别处理小豆京农6号12h和24h,对M3代叶形变异率、变异类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MS诱变变异叶形突变体223份,占突变体群体总数的18.31%,类型丰富,产生了小密叶、肾形叶、剑叶、鸡爪叶、叶缺刻等叶形突变体。浓度0.9%EMS处理24h,其叶形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且突变频率最高,其变异率分别为4.93%、10.31%、2.69%、8.07%、3.14%。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浓度0.9%EMS处理变异类型最丰富,同时表现出一定的高剂量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浓度0.9%浓度0.5%浓度1.4%;诱变时间不同时,处理时间越长,变异率越高,且变异类型也越丰富。综合叶形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各种突变类型总体表现为小叶肾叶叶缺刻小密叶剑叶鸡爪叶。这表明小叶、肾叶突变体具有株高降低、紧凑直立、多分枝、多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等优良性状。[结论]该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可为小豆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63.
小豆根瘤菌接种结瘤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不同的小豆根瘤菌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接种方式接种小豆推广品种京农5号和京农6号,研究其对小豆结瘤数的影响。根瘤菌BAU73042菌液浓度0.6 OD接种,单株平均结瘤数最多;BAU11017菌株菌液浓度0.2 OD接种,单株平均结瘤数最多。BAU73042侵染京农6号15 min单株结瘤数最多,BAU11017侵染京农5号45 min单株结瘤数最多。菌液浇灌接种方式优于菌液侵染接种;不同品种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结瘤反应不同。该研究为小豆固氮研究及利用和根瘤突变体筛选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90年代以前,小豆的杂交育种几乎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利用杂交技术育成的小豆新品种也寥寥无几。针对小豆杂交育种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难题,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探索出应用套管杂交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杂交方法,该技术杂交成功率可达50%~70%。  相似文献   
65.
小豆叶片色泽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E-Lab表色系法,研究了31份小豆资源的叶片色泽与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亮度L与生育期、株高、单荚粒数极显著正相关,红度a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色泽比h、饱和度C与生育期、株高显著正相关,色度角H与生育期、株高显著负相关;色泽性状对生育期的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亮度L黄度b色泽比h饱和度C色度角H,对株高的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亮度L色泽比h黄度b饱和度C色度角H。在以短生育期、矮秆为目标育种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叶片暗绿色的亲本或单株,可借助色差计选择亮度L、黄度b、色泽比h数值较小的材料。本研究为小豆的目标育种提供了参考,在种质创新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植物保护》2013,39(3):215-219
选用4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25%高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 通过浸种、浸种+喷雾、喷雾等不同的处理, 筛选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的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 施用药剂均能促进小豆产量提高, 并对绿豆象有不同防效; 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绿豆象的防效不同, 防治效果依次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 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防治绿豆象的效果最好, 防效达95.84%。  相似文献   
67.
以我国小豆主产区的107份小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1976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L*a*b*表色系,研究了107份红粒小豆种质资源粒色与生育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豆籽粒颜色的亮度值(L*)、红度值(a*)和艳度值(b*)均与生育期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三者对生育期的综合效应顺序为b*>a*>L*,表明小豆籽粒越鲜艳,生育期就越长。在育种过程中,如以短生育期为目标,则应选择籽粒颜色稍暗的材料作亲本;如以粒色鲜亮为目标,则应选择生育期较长的材料作亲本。本研究可为小豆育种过程中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脱落酸(ABA)对小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2个小豆品种‘白红8号’和‘012-27’为试验材料,大田花期叶面喷施后,在不同生育期测量植株主茎长度、主茎粗度、叶片鲜重、根系鲜重及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花期施用浓度为100 mg/L和200 mg/L的ABA能显著降低‘白红8号’和‘012-27’的主茎长度。2个品种不同浓度处理与CK相比茎粗均显著增加。‘白红8号’和‘012-27’在处理A100中开花期叶片鲜重分别比CK增加了33.54%、23.81%。2个小豆品种A100处理的单株粒数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80%、20.13%。综上所述,喷施脱落酸能降低小豆植株的主茎长度,显著增加主茎粗度、叶片鲜重、根系鲜重及小豆单株粒数,小豆花期喷施浓度为100 mg/L的ABA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9.
小豆属于杂豆类作物,在山西省播种面积约为1.27万hm^2(1999-2001三年平均),其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在小杂粮中均占有重要比重。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选育适宜山西省种植的小豆新品种对于促进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山西省小豆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我们利用当地优良的农家品种资源,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晋小豆2号”。晋小豆2号于2006年2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  相似文献   
70.
陈新 《杂粮作物》2006,26(1):17-22
通过对来自中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不同纬度地区的114个小豆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泰国农业大学的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栽培在江苏相比,小豆品种在泰国热带地区表现为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百粒重、每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所降低,但分枝数和每荚粒数变化不大。从不同来源的群体来看,来自中国北部的品种的农艺性状在泰国的变异系数大于中部品种,而南部品种引种至泰国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对产量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75)。而其它性状如分枝数(0.30)和每荚粒数(0.21)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不大,而百粒重(0.07)对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小。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以上114个小豆品种可划分为中国北部1、中国北部2、中部、南部4个大类。显示了北部品种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